首页 > 旅游 > 青海网红公路引发8起车祸,想说:“网红,爱你不容易。”

青海网红公路引发8起车祸,想说:“网红,爱你不容易。”


在一片苍茫的黄色沙漠中,一条铁灰色的公路从天而降。这是青海格尔木市的G315国道,目前已成为一条“网红”公路。

游客们纷纷远道而来打卡留念,他们肆无忌惮地在公路上摆拍,这让高速驶过的车辆司机不耐烦地按着喇叭,场面陷入混乱。

不幸的是,因为游客拍照已经造成了8起交通事故,“网红”眼看就要变成“血红”。

如此追逐“网红”,完全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是疯狂的。网红只是一个风向标,却让网友趋之如骛,令人费解。

网红是怎么红起来的?又是怎么让人深陷其中的?

一、 “网红经济”背后的成因

网红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高频用词,大家几乎张口就来,但我们却说不清什么是网红。让我们先来聊聊网红的定义。

“网红”最早的全称是“网络红人”,作为代表的有芙蓉姐姐、凤姐、Papi酱等,近年来网红的内涵逐渐丰富。

流行的化妆品、新开的餐厅、特色的景点等等,都可以为它贴上“网红”的标签,这好像是大众的一种“民间加冕”,等同于米其林的星星。

经济学家Gamson( 2011)从网红文化的角度对网红进行了描述,他认为网红既是商品体系,是产业,又可以是一系列故事

网红是怎么红起来的?

第一,网红的颜值都很高,给消费者极佳的感官体验和社交体验。

现代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他们渴望得到一些新鲜感。很多年轻人看到新的网红餐厅就种草(收藏),然后抽空去拔草(品尝),作为对自己的一种奖励。

这类网红餐厅的装修都很小资,菜品的卖相也很不错,当消费者在餐厅中自拍、摆拍发出朋友圈后,会收获一大堆的赞和评论。这既增进了他们的社交,整个体验也让他们收获了美丽心情。



第二,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

喜茶可谓是网红经济下的一个经典案例。

最早引发“喜茶”讨论的是一条微博,题为:“喜茶来了,我跟一点点的故事结束了”。该微博的转发量为5490次,讨论数量3558条,点赞数2168个。


之后,关于喜茶的微博共有44362条,曝光量总计超过4.7亿人次,转发数达12.3万人次,点赞数达10.5万人次。

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不得不感叹互联网的力量。而如此巨大的数字基数下,成功似乎是注定的。喜茶目前在全国已有300多家分店,29岁的创始人聂云宸身家更是超过40亿。

第三,让人身不由己的“从众心理”。

同事和朋友都喝过喜茶了,所以我也要去喝。这种跟着大流做决定的心理叫“从众”。

从众通常有两种原因:一是人处在不确定的情境中,会选择参考其他人的行为;二是当一个人希望被群体接纳、支持和认同时,会选择和他人保持一致。

从众心理导致了大众对网红的一场非理性狂欢;另一方面,人们追逐网红,也是在寻求社会的认同,只要跟上热点,就和社会主流走在了一起。

从众更是为了和朋友能够产生紧密的连结,而朋友间的互动又以朋友圈最为频繁。

二、网红成就了朋友圈的精彩


2016年,人气偶像鹿晗在上海外滩的一个绿色邮筒旁晒了照片,于是粉丝们不惜排队到凌晨三、四点,就为了和这个“网红邮筒”拍照。

当他们拍了照片后,马上激动地发了朋友圈。从网红打卡到朋友圈的分享,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朋友圈传达的是什么?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市场营销学教授乔纳·伯杰认为,人们为了维系良好的印象,需要一种所谓的“社交货币”,“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够买到商品和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

在朋友圈呈现的形象,就是一种社交货币。有的人是在分享,有的人是在炫耀,但他们都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积极的反馈。这是因为,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一些人长期处于焦虑、孤独的状态,他们迫切需要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群体,寻求一种归属感。

一旦有人点赞、评论,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被关注的,被肯定的。当他们发现有些人和自己有共同的话题,孤独感就会减弱。但事实上,朋友圈是治标不治本的,与朋友面对面的交流,甚至是一个电话,都远胜一个空心的赞。

随着网红的泛滥,差评和投诉也随之而来。我们怎样才能避开商家的套路?


三、追逐网红前,不妨给自己来2个灵魂拷问

今年5月,上海市民为了吃北美网红炸鸡POPEYES不惜排队5个小时,但很多顾客反映味道一般,开业首日更是收到200个差评。


雷同的事不胜枚举:网红咖啡馆,网红展览,网红花田,花费了高于市场标准的金钱,在人山人海中却得到打折的体验,最后发现自己被忽悠了,交了“智商税”。

这些网红都有一个共同点:用虚假宣传来欺骗消费者,客户体验不佳,回购率极低。

所以,第一个灵魂拷问是:摘掉“网红”的标签,它还是你想要的吗?

成为网红的要求越来越低,商家推出一个商品就会挂上“网红”的标签。但是,这样的网红是谁认定的呢?同等的商品,它究竟好在哪里?

你所看到的宣传文案,是一个团队精心打造的成品。撕掉网红的标签,把它当成普通的商品,你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估。

第二个灵魂拷问是:追网红,我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根据“机会成本”的定义,选择一样事物,便意味着放弃另一样事物。比如你选择排队5小时买网红炸鸡,这个时间本可以和朋友喝个下午茶,选择网红就等于放弃下午茶。

而在青海因拍照而受伤的人,如果他们知道自己会因为追网红而出车祸,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我相信很多人可能会改变念头。不管做什么,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晚一点再去追网红,不仅可以让自己恢复理智,还很可能就此“避坑"。

网红经济下,我们很容易迷失。我们总是后悔买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花了很多时间排队,最后却很懊悔。

网红其实抓住了我们猎奇和渴望被认同的心理,让我们企图从朋友圈获得温暖。

当我们看清网红的套路,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不再轻易随波逐流。我们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且会收获久违的快乐。

网红是生活的点缀,却不该是累赘。


但求不错过生活的美好,也绝不做商家的“韭菜”。

鹿晗的邮筒

我是: 用心理学看世界的@听楚沛冬说,愿你被温暖治愈,拥有幸福人生。

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评论、关注三连


作者简介:

楚沛冬,10年+外企内部沟通经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智EAP心理咨询师,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心理专家,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十佳心理科普大使”。

(图片源自网络)


参考文献:

1.《“分享”抑或“炫耀”_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传播审思》,李文,宜宾学院学报

2.《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行为——一项基于虚拟民族志的研究》,王玲宁,兰娟,暨南学报

3.《网红社交媒体传播及消费者情感倾向分析——以网红品牌“喜茶”为例》,敖鹏,热点透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5526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