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是指封建社会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古代都城皇室的男性官员及杂役,有很多人为了生活不得已进了皇宫当了太监,也有的人则是心存异念,过于追求权力。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方式对他们的身心及身体带来很大的摧残,成为他们心中一辈子的痛楚。
下面是2000多年封建王朝历史当中权倾朝野的八大宦官:
1、赵高——封建王朝第一相爷太监
赵高,出生日期不详,卒于公元前207年,秦始皇驾崩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其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二世三年,他又逼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2、张让——天子“宦父”
张让,出生日期不详,公元189年卒,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禹州)人。
张让年少便入宫为宦,汉桓帝时任小黄门(中等级别太监)。汉灵帝时张让升为中常侍(皇帝宠信太监),封为列侯。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汉灵帝极为宠信,常称“张常侍是我父”。公元189年,当朝国舅、大将军何进联合董卓欲诛宦官,还未行动,消息走漏,张让便和其余几个常侍设计伏杀何进。袁绍、袁术等人闻讯何进被害,带兵入宫杀尽宦官,张让走投无路,投水自尽。
3、李辅国——封王拜相
李辅国(704年―762年),唐肃宗时期权宦,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
李辅国相貌奇丑无比。唐玄宗时,入宫侍奉太子李亨,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成就了李辅国,唐玄宗为避战乱仓皇出逃,命太子李亨在后安抚百姓,李辅国劝李亨迅速称帝,以安民心,于是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肃宗为人性格懦弱,此刻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拜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赐名为辅国。此后,逼压玄宗,打击异己,拥戴太子李豫即位,此后李辅国更加跋扈嚣张,擅权作福,一时间权倾朝野。
宝应元年,唐代宗尊李辅国为尚父,并加封其为司空兼中书令,暗中却将其兵权架空。而后派刺客将李辅国暗杀。
4、童贯——封王拜将的大宋第一宦
童贯(1054年—1126年),河南开封人,北宋权宦,掌大宋兵权达20余年。
童贯少年时在宦官李宪门下,从小熏陶阿谀奉承、揣摩之技巧,这对以后揣度皇帝的意旨,预先做出顺承的事大有帮助。宋徽宗即位后,童贯以供奉官的身份在杭州搜括书画奇巧。后助蔡京为相,蔡京举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军事最高机构),权倾内外。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平定方腊战事中,童贯因功迁为太师,改封为楚国公。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遵宋神宗能收复全燕之地者赏以封地、给以王爵的遗训,下诏封他为广阳郡王。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开封,随徽宗南逃。宋钦宗即位,童贯被处死。
5、王振——开启明朝专宦时代
王振,出生日期不详,1449年),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
不怕宦官有多大,就怕宦官有文化。王振举人出身,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宠信,被授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明英宗)多年,尊崇地位有增无减,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即位,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英宗以重典治国,但因英宗祖母张太皇太后及阁臣“三杨”等齐心辅政,故而不能干预政事。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死,“三杨”亦相继老死,王振于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专权八年,被英宗称为先生。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争相攀附。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力劝英宗亲征。途中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杀死。
6、冯保——一代贤宦
冯保,河北深县人,明朝太监,一代贤宦,明朝著名的改革家,首辅张居正的政治盟友。
嘉靖时(1562—1566年)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御马监。明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史称万历中兴。万历四年(1576年)五月,冯保会同三法司进行全国“大热审”,平反昭雪了许多冤狱。
另外,冯保有着较好的文化素养,他在司礼监监刻了《启蒙集》、《帝鉴图说》、《四书》等很多书。最后冯保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万历十一年(1583年)一月,冯保病逝于南京,家产亦被抄收。
7、魏忠贤——九千岁
魏忠贤(1568年-1627年),字完吾,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最有权势的宦官。
魏忠贤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这种经历和品性让他混在在皇宫太监群里如鱼得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不久,魏忠贤从惜薪司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魏忠贤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一、与皇帝并列,二、蔑视皇后,三、搬弄兵权,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无圣人,七、滥加爵赏,八、掩盖边功,九、剥削百姓,十、交通关节。即命锦衣卫逮捕法办,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行至阜城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8、李莲英——大清第一太监总管
李莲英(1848年—1911年),河北大城县人,在宫中深得慈禧太后器重,甚至打破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
李莲英于咸丰七年(1857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年仅13岁。他与安德海同时进宫,但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德海因过分张狂被砍头,李莲英从安德海事件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同治十三年(1874年),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光绪五年(1879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光绪二十年(1894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卒,享年63岁。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历史上权倾朝野的八大太监,如有不足,请多多指教。关注小编,给您带来更多精彩文章,内容是查阅资料汇总而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6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