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民工子弟如何步入城市名校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民工子弟如何步入城市名校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提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投入到进城务工的大军当中,其中拖家带口者不在少数。随之也衍生出二个独具特色的名词“农民工子女”和“学区房”。每年新生开学之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问题便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家庭头疼上火,他们不是担心孩子没学上,而是为如何能让孩子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上火”。毕竟,做家长的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的教育成长往大了说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往小了讲寄托了一个家庭的希望。虽然这些年国家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规范,修建了不少农民工子弟学校确保孩子们有学可上,国内适龄儿童入学率也连创新高。但城、乡户籍的差异还是无形中在孩子们之间形成了一座壁垒,农村的孩子想要进入知名的城市中、小学就读,政策上还存在着一定难度!那么,在当前这种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还未完全打破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行政策让农村的孩子顺利地享受到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呢,今天笔者就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干货,有需求的农村朋友们可以收藏起来,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1、提前二年关注心仪学校的招生计划。每年九月之前,各学校都会依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来规划自己的招生计划,一般会提前一个月公布,但做为家长我们不能有“临时抱佛脚”的想法,最少提前一年开始观察了解,看看自家孩子是否符合招生规定,若条件不符合,重点关注原因在那里,是否有补救的可能性。

2、提前二年在学校学区内购房或租房。按照户籍制度改革及教育部《加快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要求的相关规定,大多数学校在招生时都会要求“农民工子女”提交以下材料:

(1)适龄儿童及父母的原籍户口本、父母的身份证。

(2)在学区内购买了商品房的提供房屋产权证,办理了网签手续未办产权证的提供房屋网签(买卖)合同、付款凭证及水电部门出具的近三个月来的水电费缴纳凭证;房地局出具的购房合同及付款凭证(有一点要特别注意:房产须为学区内商品房,小产权房不予认可)。

(3)租房居住的提供《房屋租赁合同》、房东身份证复印件、房东房屋产权复印件。(这一点大家在租房时一定要同房东确认好,防止出现无证或二房东无法提供的情况)。

(4)社区出具的居住证明(一般须要一年以上)。

3、提前二年在学区内找工作或经商。多数情况下,学校会要求“农民工子女”家长提交下面的证明文件:

(1)务工人员:提供有效的务工劳务合同,以及在务工单位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证明(提供社保卡、《社会保险参保证明》以及由市级人社部门出具的加盖公章的保险缴纳清单)(均须一年以上,儿童入学时应在正常缴费状态)

(2)经商人员:提供学区内有效的经商营业执照(须营业一年以上,儿童入学时应在营业状态)。

4、提前了解学区内学位积分有关规定。有些地区的学校还会同步采用入学积分的方法进行学位录取确认(务工积分、经营积分、居住积分),这一点因为各地差异较大,笔者无法做出合理的范围预估,不好出具建议。但做为家长切记要提前了解当地积分的相关规定,以免上述条件都满足,临门一脚却卡在积分上的情况出现。

以上就是大部分地区农民工子女就读优质学校所需的要求,是不是挺复杂的?

其实在笔者看来,学校的选择固然重要,一个好的环境有时的确能让孩子领先一步,但更为重要的我认为还是在我们做家长的身上,如何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孩子的求知欲,激发孩子的好学性。要让他们知道,做为农民的子弟,学习不一定会出人头地,但不学习肯定不会出人头地。同时,笔者也希望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能合理优化教育资源,在城乡名师交流、优师农村支教和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上多下功夫,尽可能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们不是经常谈论一个“关键少数”的问题吗,现在,农村中小学的生源已远远少于城市生源了,这个“关键少数”,是不是应该重点关照了?

对此读者们还有什么观点,欢迎评论交流。

(声明:白鹿原老农民原创观点,欢迎转载。文中配图来源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4401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