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大宝疼小宝(文章原创,版权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前不久,在超市休息区坐着休息时,两个小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两个孩子在很开心的玩着玩具,突然其中一个孩子看上了另一个孩子手中的铠甲模型,便伸手一把抢了过来。
面临突然"袭击",被抢玩具的孩子不知所措,跑去和妈妈告状,随后抢东西的男孩也过来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正在坐着聊天。
被抢东西的孩子母亲,很耐心的告诉孩子"宝贝,弟弟不是抢你的东西,是因为喜欢你的玩具,想看一下,所以才拿过去的,作为哥哥,你应该让着弟弟才对。"妈妈的话,让孩子安静了下来,但眼神里充满委屈……面对孩子东西被抢的情况,家长是该让孩子谦让还是反击呢?
这一幕,让我想起来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话题谈论:"自家孩子被欺负了,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底下的评论有很多,大多数父母选择开导孩子,让孩子谦让;还有一部分父母认为,自家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在家里都不舍得动他一个手指,凭什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很多父母都还是比较纠结的:告诉孩子谦让,又会替孩子委屈,心疼自己的孩子;告诉孩子要勇敢反击,又害怕孩子以后都会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那么,面对孩子东西被抢或者被欺负的情况,身为父母该怎么做呢?
东西被抢是小事?
你是否也遇到过自家孩子的东西被别人的小孩抢走的情况?对此,你选择是帮助孩子把东西"抢"回来,教会孩子反击的能力;还是选择默默无闻,忍一时风平浪静,认为东西被抢只是一件小事,并且告诉孩子大人口中所谓的"谦让"的道理?
现实中,很多父母面对孩子东西被抢的问题,都选择了默不作声,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何必计较那么多,其实,东西被抢,并不是一件小事。
作为一名大人,当你的东西被别人不经同意就占有时,你是不是会感觉到来自别人的侵犯?你是否会觉得自己的利益权受到了别人的侵害?那么,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当手里的东西被别人强行占有时,会不会感到难过?
孩子和大人一样,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所有物意识",他知道什么东西是他的,也知道什么东西是他想要的但是自己却没有的。
当父母把"孩子东西被抢"这件事,当做一个小事的时候,面对孩子的反抗,家长们会选择"武力镇压",让孩子被迫表现出"谦让";或者碍于大人之间的面子问题,选择"逼迫"孩子谦让,其实,这不是"谦让",而是"忍让",是一种自卑、懦弱的表现。
长时间让孩子遵循所谓的"谦让",不重视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变得孤僻、自卑、缺乏安全感,这样对孩子的发展十分不利。
谦让的底线
1、 谦让不等于"忍让",不能触犯个人利益
孩子东西被抢,父母认为无伤大雅,只是孩子之间的嬉闹,让孩子谦让他人。但是谦让也是有底线的,前提是你得告诉孩子谦让不等于"忍让",不等于胆小自卑,谦让是有底线的。
告诉孩子在谦让别人的同时,要考虑一下自己的感受,不要委屈求全,自己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有自己的利益需求。所以当侵犯到自己利益的时候,要做出反抗,不要委屈求全。
2、 谦让不是听之任之,不能触碰自己的底线
每个人的忍耐度都不是无限大的,都会有自己不可触碰的底线。
对于孩子来说,他也是有底线的,孩子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对自己来说是珍贵无比,不可侵犯的,谦让也是要有底线和规则的,当触碰到自己的底线时,就不能再选择"谦让",而且要选择反抗,保护自己。
反击有利于孩子成长
1、 反击可以让孩子有自我保护意识,免受伤害
现在这个社会并不是那么美好,也充满着许多危险,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不可能一直跟在孩子后面,时刻保护孩子远离危险,因此需要让孩子从小就有自我保护的意思。
一个习惯了谦让、妥协的孩子,只能对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听之任之,而不知该怎么保护自己,不知如何反击,"以暴制暴"对孩子来说可能不是好的品行,但却是对暴力说"不"的最好的方式。
不知从何时起,"校园霸凌"成了千万人关注的焦点,"校园霸凌"不仅仅发生在大孩子身上,更发生在小孩子身上。
还记得那个眼睛被塞纸片的孩子吗?还记得那个被三名舍友打成重伤的15岁女孩吗?还记得《悲伤逆流成河》中易瑶的悲剧吗?还记得《少年的你》中胡小蝶的悲剧吗?这些悲剧不都是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造成的。
因此,从小教会孩子该反击的时候就不要谦让,让孩子从小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孩子会拥有不败的铠甲。
2、反击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很坚定自己的道路
当面临别人的语言暴力和武力威胁时,作为大人的你是不是会选择反抗?所以,对于被抢东西的孩子,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勇敢反击,不要忍受别人对自己的不公平,在这个过程中,也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心,告诉孩子他有能力对不好行为做出该有的反抗,这样在孩子以后面临别人的否定时,也会有信心坚定自己的选择,变得更加强大。
3、 反击可以让孩子在对比中,明白何为"谦让"
你懂得"谦让"的真正含义吗?你能够生动地把"谦让"的道理教会给孩子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于孩子来说,在实践和行动中才能让孩子很好的明白人生的道理,对于"谦让"亦是如此。父母如果在看着孩子东西被抢,而不管不问的话,不仅不会让孩子真正地做到"谦让",体会到"谦让"的道理,还会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饱受委屈和不公,教会孩子反击,孩子会在反击时学会换位思考,很能够做到"谦让"。
父母该如何保护孩子成长?
1、 一视同仁,不能够存在差别对待
很多家庭都会有两个孩子,在这个时候父母大多偏向家里的老小,忽视大孩子的感受,当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会不问缘由,先劈头盖脸地把大孩子骂一顿再说,并喜欢时刻给孩子灌输"你是老大,要让着她,他比你小"的思想,这对大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父母要想保护孩子健康地成长,就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在家里不能够过度偏心,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少年说》最近一期节目,女儿催兢对父母的喊话让无数人泪目。父母十分偏心,对她的妹妹十分的好,而对于她则是要求严苛,当两姐妹发生冲突时,父母二话不说,先把她一顿痛斥,这让她十分痛心。因此,在孩子面前,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够差别对待,保护孩子的公平认知。
2、 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明确界限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在对孩子平时的教育中,要引导孩子树立规则意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心中对凡事都有一个明确的界限。给孩子立规矩,会让孩子心中有一杆"称",这样他就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抵制外界的诱惑。
3、 父母要尊重孩子意愿,教会孩子表达的技巧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声音视若无睹,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当孩子被抢东西时,可能自己很希望爸爸妈妈帮自己抢回来,但是父母并没有那么做。所以,保护孩子,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教会孩子表达的技巧,委婉地对别人表露自己的想法,捍卫自己的利益。
谦让,是一种美德,但过度地谦让不是美德,而是一种"毒药",一种侵害孩子健康发展的"毒药"。因此。父母要教会孩子什么是真正的谦让,在适当时候也要学会反击,保护自己。
育儿问题宝妈教,家庭教育要了解,孩子身体倍儿棒,我是@大宝疼小宝,帮你解决育儿大小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24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