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南朝佛教的兴盛竟和一场失败的水攻有关!大坝却是当时巨无霸工程

南朝佛教的兴盛竟和一场失败的水攻有关!大坝却是当时巨无霸工程

我们知道,佛教的盛行在南北朝时达到了一个高峰。著名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在那时兴建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也是南朝佛教鼎盛的一个明证。

在南朝历史上,谈到佛教,离不开一位帝王的推波助澜,他就是南梁武帝萧衍。据说梁武帝一生曾四次舍身同泰寺,三次被大臣们花费巨资赎回。也有传说梁武帝和达摩还有一段关于佛法的经典对话。你说有这样一位至尊喜欢佛法,南朝佛教的兴起自然不在话下。

梁武帝

那么为何梁武帝这么推崇佛教呢?除了他本身信奉之外,是否还有什么其它的刺激因素呢?

当然有,梁武帝早年英明神武,钟离一战,用人得当,打败北魏,也成就了军事史上可以媲美淝水之战的一段佳话。因此,连毛主席也称赞他“此时梁武,犹知军机”。

钟离之战用的是火攻,在此战7年后,梁武帝为了与北魏争夺寿阳(今安徽寿县),决定采用水攻。然而水攻遭遇了最大的失败,从此梁武帝自怨自艾,深陷佛教不能自拔。水攻失败就是触发梁武帝迷恋佛教的刺激因素。

历史上,水攻的案例不少,比较著名的有韩信的潍水之战,击杀龙且,楚齐联军20万全军覆没;还有白起在鄢郢(yan ying)之战中,水淹鄢城,百姓死伤数十万,楚国被迫迁都;再有王贲的灭魏之战,决堤黄河,水淹大梁。对于这些战例,梁武帝不可能不熟悉,所以说,将淮河水堰起来用于淹没寿阳,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啊!怎么就失败了呢?

鄢郢之战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这个堰现在叫浮山堰,建在什么地方呢?就在现在的安徽五河县、嘉山县和江苏泗洪交界的浮山峡内,南起浮山,北抵峥石(泗洪县四河乡潼河村),两边同时开工,最后在淮河中间合龙。

寿阳呢?在这个浮山堰的上游,如果浮山堰建成,上游形成巨大水库,要淹掉寿阳岂不是信手拈来?!我们一看下面的图片便知。

于是,梁武帝下令开工。这个工程需要人力二十万,士兵不足,便令老百姓出人,每二十户出五人。从514年冬天开始,到第二年的夏天,这个工程就宣告完成。但没想到的是,一个晚上的暴雨,大坝就分崩离析了,显出了“豆腐渣”的本色。

实际上,在开工之前,专家就说淮河两岸的沙土地质是不可能建起牢固的堤坝的,可惜梁武帝不信,杀了专家,一意孤行地非要上马,于是造成了严重后果。

塌了就塌了,梁武帝就不信这个邪,继续围堰。有人说,这个大坝溃塌是蛟龙作祟,而蛟龙最怕铁,所以在水中沉铁方可成功。于是铸造了一个个铁镬(huo,有点像铁锅,古代煮盐用的),用铁数千万斤,沉入河中,但最后合龙还是失败。

怎么办呢?后来又想出一个办法,用木头扎成井字形,在里面填上石头,石头上覆盖厚土,打桩入河,这个和现代的混凝土浇灌还真有点相似哦!方圆百里内,木石悉数取尽。

这个工程真是花了巨大的代价!夏天,劳工得了疫病,又到冬天,寒风凛冽,冻死者不计其数,兵民死者七八成。

到了第三年的四月,浮山堰终于筑成。按照估算,这个大坝高30-40米,围成的水域面积在6700多平方公里,蓄水将近100亿立方米。这么浩大的工程,在当时的世界估计也足以排进世界7大奇迹了!

但奇迹只存在了4个月,到了秋天,淮水暴涨,浮山堰又扛不住了,立马崩溃。崩塌声震三百里。沿途百姓及士兵十余万口,分分钟被冲刷一空,瞬间不见人影。

寿阳被淹了吗?淹了。但自己也完蛋了。一个诺大的工程,一个耗尽财力的计划,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梁武帝自食苦果,从此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沉湎于佛教,最后终酿侯景之乱,饿死在台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1097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