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围棋一段时间后,一般都会去参加考级比赛,升级升段。但拿到级位证书之后,却往往束之高阁,几年过去,这份级位证书似乎成了废纸一张。于是乎,有的家长就认为,什么段位级位都是虚的,考了也没用。那么,这看起来没啥用的围棋级位证书究竟价值何在?
级位证书是孩子棋力的直观证明,级别段位越高,含金量越高。功利地说,围棋证书还是受到不少中小学,乃至高校的认可的。对于一些围棋特色学校,比如上海的应昌期围棋学校、徐汇中学等,一份分量不小的围棋证书绝对是个不错的敲门砖。另外,北京和上海的许多高校都设有围棋特招生,不少名校成了围棋高手们云集的地方。
这种认可是有道理的——围棋段位证书本身一文不名,但获得的段位直接对标着一个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业余1、2段,是老师推动着学习,在监督下被动地学;业余3、4段,是自主学习,孩子会主动地下功夫学习;业余5段以上,是在做研究,孩子已经明白了该学什么和怎么学。同为学棋,模式很不一样。
举个例子,面对两个考生,其他条件全部相当之时,同样学棋四年,一个业余5段,一个业余2段,你会录取谁呢?2段的学习能力怎么可能跟5段的相提并论?一张破段位证书,关键时刻胜过万语千言。
当然,证书能用上最好,用不上也不是围棋就白学了,如果考级只是为了让孩子挤进重点学校,那这个眼光和格局就窄了。
围棋的段位赛级位赛,和钢琴等乐器的考级有很大不同。围棋考级有名额限制,只有在积分赛的前几名才有资格晋级,这就意味着你必须不停地打败别的孩子,每一轮的胜者将在下一轮强强对抗,你的对手只会越来越强。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是钢琴考级这种通过性的考试可以相比的。
能在级位赛中脱颖而出的孩子们,以后走向社会,面对更残酷的竞争时也多了一分底气。毕竟,经历过连胜和连败的大喜大悲,经历过半目胜负的命悬一线,经历过背水一战的巨大压力,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意志,都已经远超同龄人。
没带孩子考过级的家长会说,什么级啊、段啊,意义都不大,都是虚的。但考过级的孩子会清楚,这每一级每一段的获奖证书背后都有沉甸甸的重量,都是自身走向强大的标志。考级通过后的喜悦、带给孩子的自信、再次树立新的挑战目标、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求,这些收获,只有去做了,才能体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0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