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历史上那些依靠差异化优势赢得战争的牛人们

历史上那些依靠差异化优势赢得战争的牛人们

在商业社会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差异化优势在竞争中的强大作用。比如苹果当年击败诺基亚的关键,并不是iphone的物理按键比诺基亚手机更多,而是使用了没有键盘的触摸屏与引入了海量应用程序。又比如,华为、中兴等通讯设备商早年在本土击败世界级对手的关键,也不是技术比人家更先进,而是提供了客户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的订制化服务。

获取差异化优势的关键在于寻求错位:不是试图与对手的长处做对比,而是在对手够不着或薄弱的地方寻求突破。这样,即使对方知道我的出牌套路也无力防范。而善于利用差异化优势的玩家,不仅有现代提倡“think diffrent”的苹果公司,也有众多历史上的牛人。

第一个故事:李世民利用差异化优势击败宋金刚

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原本是隋朝太原郡的太守(相当于今天的太原市市长)。当年,趁着天下大乱的局势,李渊自太原起兵,一路从山西打到陕西,并在长安建立了唐朝。

但春风得意的李渊也有难言之隐:当他把主力兵团从太原带走后,其山西大本营自然就变得相对空虚。而山西北部一位叫刘武周的邻居见此情况认为可以占占便宜,便率领大军南下。结果,貌似可以稍微抵挡一下的山西唐军很快就被刘武周的妹夫宋金刚打的满地找牙,全线崩溃。毫不夸张地说,宋金刚就象一名驾驶超级挖掘机的蓝翔技校毕业生,自北向南一路畅通无阻的挖到了山西最南端。

危急时刻,李渊派出当朝宰相裴寂,从长安领兵前往山西救火。但谨小慎微的裴寂完全不是宋金刚对手,很快就遭到惨败,并最终被对方逼到一座孤城中不敢出来。

退无可退之下,李渊不得不押上手中最后的精锐部队,并打出了终极王牌——李世民。如果唐军这一次再失败,中国的历史很可能将就此改写,在凌烟阁深情铭记二十四位功臣的牛人很可能也不再是李世民,而是刘武周与他的妹夫。

李世民肖像

就在这么大的压力下,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领着数万大军,趁着冬天黄河封冻的季节,滑真冰从陕西进入山西南部,并完成了与裴寂的换岗。而距离唐军驻扎地没多远的地方,就是宋金刚的大营。

在对宋金刚团队进行深入考察后,李世民发现对方的战斗力确实非常强悍,而且士气也因屡次获胜而异常亢奋。如果双方一来就直接开战,李世民未必有胜算。

但宋金刚也有其弱点:那就是山贼出身的他固然敢打敢冲,但做事却比较毛糙,不够专业,经常会留下点瑕疵。比如他领军一路从太原打到山西南部后,其后勤补给还延续着山贼的套路——基本靠抢,并没有扎扎实实的去经营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后勤补给线。以宋金刚队伍庞大的体量,这样的运作思路显然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相反,唐军运作水平的专业化程度则堪称达到国际ISO9000认证标准。从守城工事构建,对外宣传,到后勤补给线经营等诸多方面都有扎实的实施。而如此专业化的运作思路足以让唐军适应持久战的需要。

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李世民需要与宋金刚比的并不是谁的战斗力更强——这一最常见的军事评判标准,而是在非战斗状态下谁能坚持的更为持久。基于此考虑,李世民选择了坚壁不战。

果然,李世民的不按套路出牌让宋金刚彻底晕菜。在东拼西凑抢了三个月粮食之后,宋金刚的库存终于耗尽。为了能够吃饱饭,饥肠辘辘的宋金刚只能低调安排撤军计划。但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的队伍打包行李的时候,秘密获知消息的李世民也已同时穿上了铠甲。

最终,蓄势已久的李世民在宋金刚部队移动时发起了屠杀式的追击,不光全歼了宋军刚麾下部队,也迫使在太原做皇帝梦的刘武周落荒而逃,一举收复了山西所有失地。

第二个故事:羽柴秀吉靠土木建设征服高松城

尽管曾经以“倭寇”身份不光彩的在朝鲜历史中亮过相,但丰臣秀吉确实是日本战国时代有名的大人物,其最大的功绩就是在群雄混战的局势中,以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纵横捭阖手法统一了日本。

与传统刚强、坚韧的日本武士式性格不同,丰臣秀吉是一个头脑异常活络,非常善于交际与交易的活动家。在成为日本第一人之前,他曾是一位日本战国诸侯世家——织田信长的家臣,曾用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本故事发生时,丰臣秀吉使用的名字正是羽柴秀吉。

丰臣秀吉塑像

当时,志在吞并天下的长官织田信长交给羽柴秀吉一项任务:去攻克敌对国易守难攻的城池——高松城。

对羽柴秀吉来说,如果利用各种工具一板一眼的攻城也不是不可以,但由于对方早就做好了守城的准备,如此选择必然损失惨重。

因此,头脑活络的羽柴秀吉不愿意循规蹈矩的与对方拼城下攻防,而是准备利用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土木建设。在攻打高松之前,羽柴秀吉曾经有过率领两千武士,在一夜之间铸就一座城的经历。因此,他不光深入钻研过土木建设,还有过辉煌的成功案例。

那么,羽柴秀吉擅长土木建设与攻下高松城又有什么关系呢?本来关系不大。但加上特定的时间与特定的地形条件,就会产生关系。

特定时间:雨季。

特定地形:高松城地形低洼,且旁边有一条河流经过。

没错,羽柴秀吉的目标就是结合地形,在河流的下游,上游,建设出底宽40米,顶宽20米,高10米的巨型堤坝。这些堤坝与四周山丘结合到一起,就仿佛环绕着高松城又修了一座外城。而这座外城唯一的作用就是蓄水。当水位达到与堤坝等高的10米后,里面的高松城就被淹没了。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有惊人的构思与专业的土木建设技术外,还需要七百多万袋土囊以羽柴秀吉想要的方式堆砌到应该堆砌的地方。要做到这一切,必定要海量人力参与其中。不过,即使把羽柴秀吉目前能够控制的2000人力(俘虏)全部算入,也依然远远不足,必须还得从附近动员数十倍于此规模的居民来帮忙。但是,高松附近的居民为什么要帮与高松城为敌的羽柴秀吉呢?

很简单,因为擅长交易的羽柴秀吉提供了居民们无法拒绝的条件:每搬一袋土囊,赏钱一百文,大米四升。也就是说,一旦这项浩大的工程建设完成,羽柴秀吉光大米就要支出二十八万多石,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下,筑坝游戏变成了方圆数十里内居民的狂欢。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或徒手或推车,络绎不绝的涌到高松城外,热火朝天的加入到搬运土囊的工作之中。

最终,仅仅用了十二天时间,羽柴秀吉就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大水围困之下,无计可施的高松城主人宣布投降,并以切腹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攻城战。

敬请期待续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0801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