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月,湖北随县(今随州)的空军某部要在城郊扩建厂房,开山炸石后,炸出了一大片褐色的土层。赶来的考古人员经过勘探发现,地下是一座古墓群,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且有地下水溢出来,随即进行抢救性挖掘,于是挖出了个曾侯乙墓。
2011年3月,江西文物部门接到举报,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墓贼盗掘,经过考古调查后,历经五年挖掘出了震惊史学界的海昏侯刘贺墓。
还有自从2006年9月,西安地铁开建至今,便不断发现各个朝代的古墓,为了保障地铁顺利施工,考古人员不得不对这些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据不完全统计,仅西安地铁2号线就挖出了张家堡西汉古墓葬区、北关西汉皇家苑囿 、朱氏藩王墓冢等140多座古墓。
如今发掘的古墓,基本都是像上文所说的,要么是被迫的抢救性发掘,要么是被盗墓贼偷盗后才开挖,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涉及到考古学界的一个原则了,那就是不主动挖掘陵墓。
意思就是,考古学者们即便发现了某处地下有古代陵墓,如果不是确定已遭到损毁或盗掘,一般都是做个记录,而不是将之挖开。
早在1987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中,就已经提出:“对不妨碍基建的重要古墓葬、古遗址,在当前出土文物保护技术还没有完全过关的情况下,一般不进行发掘。”
之所以这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1957年,在郭沫若的建议和主持下,对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主动进行考古挖掘。挖掘的成果是喜人的,出土了皇帝衮服龙袍、皇后罗地洒线绣百子衣、金丝翼善冠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服饰各类器物3000多件。
但最终结果却又是一出十足的悲剧,首先是万历皇帝及其皇后的尸骨被焚毁,金丝楠木棺椁被丢弃后让农民捡走打了家具,其次是因技术保护手段不足,导致大批文物损毁,如用玻璃液喷在丝绸上,结果几年之后玻璃液老化裂开,连带着丝绸一起成了碎渣。
从此之后,考古学界痛定思痛,定下了不主动挖掘古代陵墓的原则。
但因此,也给了盗墓贼钻空子的机会,毕竟古墓就在那里,考古人员有原则不去挖掘,盗墓贼可是不管这些的,他们是发现一个就盗一个,能挖到多少文物就带走多少文物。
这时候就有人说了,考古学家的本事还不如盗墓贼呢,挖的古墓都是人家盗掘后的。其实不是这样的,考古学家已经发现的古墓非常之多,只是没有发掘罢了,人们看到的这些已经发掘的古墓,只是因为被盗掘(或其他原因损毁)了才发掘,这就给了 一些人一种考古学家跟着盗墓贼屁股后面挖墓的假象。
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
说到底还是立场的问题,考古学家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古墓,以及里面的文物,而盗墓贼就是为了赚钱,二者不可相提并论,更不可混为一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9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