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上数学课前需要预习吗?如何预习更有效?

上数学课前需要预习吗?如何预习更有效?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而我想说的是:“学生通过科学的预习可以解决课本中百分之八十的内容,教师只需要负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即可。”虽然魏书生老师的这个比例可能夸张了点,但是也充分说明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预习。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何愁孩子上课效率低下?




现在很多学生根本不预习,也根本不会预习,更没有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他们往往都是草草的读上一遍课本了事,更有甚者认为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做两道数学题。其实这种观点大错特错,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预习其实就是学习的利器,运用好预习这把利器,可以说一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

不科学的预习只是浪费时间,而科学的预习往往能让学习事半功倍。那么科学的预习对学习有哪些作用?

一、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通过科学的预习,学生可以对所学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可以知道哪些知识已经弄懂,哪些知识还有疑问。这样在听课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自然而然的听课效率就会提高。

二、课堂笔记更能精准定位

如果课前不进行科学预习,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出现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甚至会出现只顾着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如果课前经过科学的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知道自己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也有助于听课时思考问题,产生共鸣。

三、 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当我们花时间在做科学的预习时,相当于对所学知识已经有过学习以及思考,当课堂上再次出现时无疑是进一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这样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四、科学的预习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想必大家都知道,今年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一个集帅气和才气于一身的帅哥,刷新了广西高考最高分记录。他的妈妈分享教育经验时说:


在孩子没有思维能力(小学刚开始学习)的阶段,就培养了孩子的学习习惯。等到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也掌握了学习方法(初中高中)之后,父母就放手了,因为自己也辅导不了了。


可见,好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有多么的重要。而能够坚持科学的预习就是一个好的习惯。

我们都清楚学生预习时,需要学生独立地阅读,独立的思考,需要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坚持预习,还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好的预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可能有人就会问那到底该如何进行科学预习呢?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对于预习来说尽量不要超过20分钟,时间也没必要非得安排在晚上做完作业之后,可以利用自己的一切空余时间去进行,可以是课间,也可以是饭后,还可以是学习困倦之时。只要在第二天上课之前完成即可。我一直坚持要求我的学生进行预习,我给他们介绍的预习方法主要有下面几个步骤:



一、“读”


这里的读就是通读数学书上的内容。


没错,就是要读,像读课文一样读。为什么呢?因为还是那句话,小学阶段的学习都是以养成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为主,通读课文既可以加深孩子对数学课本的理解,又可以在通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意识,当然,最重要的是在今后的数学解题中,通读题目本身就是发现条件要素和形成解题思路的基础。很多题目第一遍读可能不会做,第二遍读就有所突破,到通读多几遍后,很可能就有了解题思路。所以通读是个非常好的方法,从小培养这种方法,今后的学习会事半功倍。




二、“标”


标出本课新出现的概念、数学名词、公式等等以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这就是发现重点,记录难点的时刻,也是提炼课程精华的时刻。这个过程主要培养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未来的数学学习会逐渐复杂,要求孩子具备提炼精华,掌握关键点的技能,所以现在养成预习中标注重点难点的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三、“练”


就是试着练习书中的习题。


虽然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相对简单,很多孩子在读几遍课文后基本上都会做了。但是,家长还是要多关注这个过程,必要时按照数学课文中的解题步骤加以辅导,主要是让孩子掌握方法,而并非只是把结果算对。




四、“查”


就是发现练习中有不会的地方再回头查看一下书中的知识点或例题。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第一次的发现和改错,就是把错误的地方消灭在萌芽,孩子很容易改掉并形成正确的思路。今后的学习就不用增加过量的练习也能轻松掌握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创造轻松的条件。


预习不仅仅是读一遍课本,还需要自己及时的配合动手,可以是画出重点,也可以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疑问,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对预习的内容进行练习检测,及时发现自己预习的不足。这样第二天听课时便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8889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