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影响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家庭教育因素,你知道么?

影响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家庭教育因素,你知道么?

一、家庭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家庭中父母所秉持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它是指导、教育孩子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处理学习与其它活动关系的重要思想支撑.当前我国很多家长都秉持着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教育观念,具体表现为:

(1)“学习是唯一的出路”.很多家长,尤其是出身农村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尤为看重,将读书、学习视为孩子出人头地的重要渠道,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尤为重视.这种过于激进的教育观念不断的渗透到孩子的思想观念中,在孩子的思想中建立起了偏激的学习观念,孩子希望通过学习来满足父母的要求,在这种观念的趋势下,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孩子在学习时没有发展出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更多的是一种工具,体验不到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快乐,一心只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导致心理异常的敏感,害怕考试失利,这种对考试的担心在临近考试时尤为的强烈,尤其是随着课业压力的增大,孩子无力应付时,会体验到更为强烈的焦虑情绪,一方面影响了正常的发挥,同时也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2)“学习不好,就不是好孩子”.当前很多父母用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孩子的重要标准,认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学习差的孩子,就是坏孩子.有些父母甚至教育孩子不要跟学习差的孩子一起玩,担心被带坏.这种用成绩优劣来评价学生的观念导致部分差生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并因此自暴自弃,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有的甚至因此而产生了错误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自我观念,影响了其它方面的发展

(.3)“不打不成器”.从古至今,我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方面始终沿袭了一个观念,即“严师出高徒”,认为对学生要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这种教学育人的严谨态度确实有利于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这种观念渗透在一些家庭中,就演变成了父母对孩子的各种过高的要求,父母为了将孩子培养成才,会通过说教、惩罚、甚至体罚等方式让孩子吸取教训.孩子在这种过于激烈的说教、责罚下,逼迫自己努力学习,来迎合父母的期望.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起来的学生并不会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带来的更多的是负担.此外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业上成绩优秀,受先天智力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学习上的领悟能力比较低,其成绩可能始终维持在一般水平上,学生在这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下,内心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压迫感.由于这部分学生所持有的学习动机皆为满足父母的要求,对学习没有培养起应有的兴趣,使得学生在应对学业上的困难较为被动,这种低水平的学习能力与父母的高要求共同作用下,使得学生对学习出现矛盾心理,开始对学习表现出阻抗,不断发展下去,就演变为我们常见到的厌学问题.

二、家庭的教养方式。

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共有三种:溺爱型、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的父母基本包办了孩子日常的衣食住行活动,忽视了孩子的自主行动能力,过分保护下,孩子没有培养起应该具有的自主性,无力应付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专制型的父母最突出的特点是为孩子做决定,并强制孩子服从,这种父母将自己的意见凌驾在孩子之上,忽视了孩子个人的想法.由于过分忽视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无法顺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能发展出自己的个人兴趣,生活状态较为被动.民主型的父母是最为合格的一类,他们能够与孩子建立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关爱的关系,既能在生活中发展出作为父母应该有的权威的一面,同时也能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尊重孩子,并鼓励其自主活动.这类父母抚养下的孩子能够自主的依照自己的兴趣活动,在学业上能够自由的进行探索、研究,能够合理的分配、管理自己的学习,并能在学习中不断获取经验,不断取得进步.

三、家长文化程度水平。

文化程度基本能反映一个人知识素养,文化程度高者,无论在知识的积累上还是在抽象的认知、情感的发展上,都达到了一定的层次;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看待事物的眼光往往较为局限,其观念、想法更新的也比较慢,相对而言,在基本知识素养上要低一些.作为家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文化程度上的不同,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都会存在很多的差异.有研究显示,父母均为大学文化程度,其优秀学生在所有优秀学生中占的比例高于50%,而差生占的比例低于10%.这些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要优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6069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