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龙惠心说娱乐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唐朝最后一位皇帝李柷,生于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九月初公904年907年在位,在位期间延用天祐年号。天祐四年(公元97年)四月,李柷禅位于朱温。天祐元年十月初二,朱温来到洛阳,并发誓要为昭宗雪仇(实是要洗刷自己)。那时,洛阳城内不时有禁军士兵抢夺劫物,侵扰市肆。朱温以此为借口,说朱友恭、氏叔琮治军不严,请哀帝将朱友恭、氏叔琮分别贬为崖州司户和白州司户,随即,赐令二人自尽。张廷范监刑,朱友恭临刑时大喊道:“卖我性命,欲塞天下之谤,其如神理何!操心若此,欲望子孙长世,可乎?”
朱温人物剧照
十月,朱温亲信张全义任河南尹兼忠武节度使、判六军诸卫事,朱温回大梁。十一月,光州叛杨行密、降于朱温杨行密派兵平叛,朱温亲率大军增援光州,击退杨行密的军队,解光州之围。十二月,在刘隐的不断重贿、献媚下,朱温奏请以刘隐为清海军节度使。既冒天下之大不韪杀害昭宗,朱温就彻底撕下伪装,急不可耐地做着篡唐的准备。八月、朱温以荆节度使赵匡凝、荆南留后赵匡明兄弟俩东联杨行密、西结王建、有匡复唐王室,威胁中原之虞,乃派杨师厚出征襄阳。随后,朱温亲统大军跟进,确保根除这一隐患,赵匡凝兄弟不支,赵匡凝往扬州.投靠杨行密、赵西赴成都归于王建。
古代大军
天祐二年九月,杨行密病重。杨行密患病已有时日,先前,杨行密出长子杨渥为宣州观察使,右衙指挥使徐温私下里对杨渥说:“今王有疾而出,必有奸臣之谋,若它日召子,非温使者慎无应命。”此时,杨行密恐一病不起,即命判官周隐执符牒召杨渥回扬州。周隐认为杨渥品行不端,其余诸子皆年幼,就劝杨行密从军将中选取有威望之人代行军政权、杨行密不许。数日后,杨行密将周隐之策告与徐温和幕僚严可求。二人听后大吃一惊,急至周隐府讨问,周隐避而不见。刚巧,杨行密召还杨渥的符牒正放在周隐的桌案上,徐温拿过符牒,立即派人送去宣州。杨渥见了徐温派来的使者和符牒,急们返回扬州。
今扬州
杨行密改命王茂章为宣州观察使十一月二十六,吴王杨行密病死,时年五四岁,谥号武忠。自天二年下半年开始,魏博、幽州、沧州发生变故,天雄军(魏博)节度使罗绍威连连向朱温告急。朱温不得不将篡唐一事暂且放下,于天祐三年正月亲统河南诸镇兵十万入河北,援助、扶持罗绍威。探及这次天雄军生乱的根由,当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安史之乱”田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的“安史之乱”,至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行将被平定。广德元年正月,叛将田承嗣与主子史朝义据守莫州(今河北任丘文安一带)。狡猾的田承嗣见大势已去,就劝说史朝义去幽州搬兵,白请留守莫州。
今河北任丘文安一带
史朝义刚出城,田承嗣就向官车献城投降,并把史朝义的母亲、妻儿老小一并送给官军。前头,史朝义的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也已投降官军,将史朝义拒之于幽州城外,史朝义进退无路。幽州城下,史朝义向守将李抱忠求得了一顿饱饭后,穷蹙无计,逃进一片树林中缢而死。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唐朝天祐四年是国历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年,这年,朝亡,朱温建国(后)梁,年号开平。所以,这一年既可称为天祐四年,也可叫作开平元年二月,哀帝命宰相并文武百官赴大梁,劝请朱温登基,湖南、广州等臣服于朱温的节度使们也纷纷上劝进。
古代官车
登基做皇帝已成定局,朱温反倒“规矩”起起,按老套路,学过去篡位者的样子,再三推辞。三月十三,哀帝命薛贻矩再赴大梁,向朱温渝以禅位之意。三月二十七,哀帝昭告天下,将皇位禅于朱温。四月初,中书侍郎,平章事张文蔚,侍中、平章事杨涉,御史大夫薛贻矩分任册礼使,押传国宝使、押金宝使,带册书、国玺、法驾等物,并唐朝文武百官齐聚大梁,将李唐江山拱手交给了朱温李柷禅位后,朱温降封李柷为济阴王,迁居曹州。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二月二十一,李柷被朱温鸩杀,时年十七岁,葬济阴县之定陶乡(今山东定陶县),谥号哀皇帝。
今山东定陶县
二十年后,后唐明宗朝,大臣为李柷请谥,曰“昭宣光烈孝皇帝”,所以,《资治通鉴》中就把李柷称为昭宣帝。唐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二十二,朱温在大梁(汴州)称帝,国号“梁”,自更名叫朱晃,改天祐四年为开平元年,以汴州为开封府,命曰东都,以故东都洛阳为西都,废故西都长安,以京兆府为大安府,置佑国军于大安府。从这天起,传世二百八十九年(也可算作二百九十年)、历二十帝、疆域及繁盛在当世曾无与伦比的李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到所谓“五代十国”时期。
参考资料:《唐末元初四百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5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