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东西被抢,要让选择谦让还是硬气抢回?家长要教会孩子反击

孩子东西被抢,要让选择谦让还是硬气抢回?家长要教会孩子反击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宝爸宝妈们转发分享)

我的一位朋友W曾给我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童年经历:

W小时候玩具不多,一次妈妈回家给他带了一个玩具小火车,这个小火车跑起来会发出呜呜的声音,遇见障碍物会自己机智地绕开,他十分珍爱这个玩具,每当有小朋友来家里玩,都会像展示宝贝一样拿出来给对方看。

有一天,W的姨妈带着表弟来家里做客,他像往常一样拿出小火车,表弟也十分喜欢,他陪表弟玩了一会儿,就到客厅坐着了。

这时妈妈走进他的房间,过一会儿,他看见妈妈笑嘻嘻地走了出来,手中还抱着他的小火车。妈妈说:“你表弟很喜欢这个玩具,抱着不撒手,一直在求我送给他,他们难得来一次,就给他吧,回头再给你买别的!”

W当时想也没想就说:“不,我不给!”

妈妈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姨妈脸色尴尬但马上反应过来:“没关系,孩子不愿意就算了。”

妈妈有些生气了:“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平时教你谦让,全都白教了?”

W忍着眼泪,最终还是把他心爱的玩具“谦让”给了表弟。

“后来听说表弟玩了两天就腻了,给丢一边了,我也没想再要回来,因为看见那个玩具就想起我当时有多委屈。” 已经长大了的他提到这件事无奈地笑了笑。

对于父母来说,可能早已遗忘掉孩子的这段心酸经历,但对于孩子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心爱的玩具,还有内心的一块缺口。当孩子的东西被抢了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到底应该怎么做?千万别再一味地让孩子选择谦让了!




孩子东西被抢并不是小事

每个孩子的思想成熟期都不一样,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两到三岁是明显的“物权敏感期”。家长会感觉到这个时期的孩子总是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甚至连父母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家长千万不要觉得孩子的说话方式是自私的表现,其实这是他在建立自己的“物权”意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生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拥有正确“物权”意识的孩子会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不侵犯他人权利,也不让别人随意侵犯自己的边界。

当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如果他不愿意将自己的物品分享给别人,父母的强迫行为往往会引起孩子强烈的抵抗意识,有些温和型的孩子表面不说,心里可是委屈极了。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建立人际关系的边界感,甚至会形成讨好型人格,不懂得拒绝他人。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是绝对的权威,很多家长询问孩子是不是可以把东西让给别人时,其实言外之意是“你必须谦让”,大多数孩子会在父母的要求下被动“谦让”,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他会形成这样一种意识:在强权面前,我是无法反抗的,我的财产也不属于自己,权威是强大而无情的。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时,他会认为反抗和争取毫无意义,只能忍耐。同时,也会让他变得情感淡漠,过于看中权力,一旦他们变成了强权者,比如成为了父母,就会把权力牢牢抓在手里,父母的影子烙印在他们心中,他们会成为跟父母一样的人,也用强权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有时选择谦让,倒不如反击抢回来

  • 反击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

不久前,一则校园霸凌的新闻让人格外心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15岁正在上初三的女生小杨被同学多次欺凌,抢手机、索要钱财,还遭遇了扇巴掌围殴这样的恶劣行为。

小杨一开始不敢告诉父母,因为霸凌告诉她“你要是告诉你爸妈或者报警,我爸妈都是警察,我进去也就是两小时的事儿,出来我就把你打一顿”。”恐惧之下,小杨陆续从母亲的手机里转出一万元给对方。

如果小杨第一次被抢东西的时候,就及时报警或告诉父母,最终结果肯定会好很多,与其说孩子是不会反击,不如说是不敢反击。教会孩子反击还得从小开始,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就拥有了一生的铠甲。

  • 反击让孩子更加自信

对于被抢东西的孩子,父母坚定地支持他反击,其实是教会他: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很好地保护自身的权利不被他人侵犯。我是有力量的,不是无能为力的。

同时,也会让抢东西的孩子明白,不是谁力气大就是谁的,也不是谁弱小谁就必须屈服,你必须要得到别人同意才能拿。

会反击的孩子会更加自信,不卑不亢,勇于反抗权威,相信自己的力量,也有拒绝他人的勇气。


  • 反击才能学会真正意义的“谦让”

会反击的孩子就不愿意谦让吗?不,恰恰相反,会反击的孩子才更愿意给予他人,并且能从给予他人中获得快乐。

懂得自爱才能爱人,只有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了,才能给别人支撑;自己拥有底线了,才能给予他人。

所以,只有内心丰盈的孩子才能做到真正意义的“谦让”,家长们如果总是纵容孩子东西被抢这种行为,而忽视其感受的话,不仅不会让孩子真正学会“谦让”,还会让他的心灵蒙上阴影。



让孩子明白谦让的底线

谁的东西归谁,这是人际关系中最起码的界限,要让抢东西的孩子明白,该是谁的东西,就是谁的,这是最基本的法则。一个小小的孩子抢东西,大人会觉得无关紧要,甚至还会觉得有点聪明可爱,可是当他长成了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大人,你还会觉得他可爱吗?

所以,孩子一定要心中明白,东西是你的,你有权决定去留,把东西送给别人是情分不是本分。

除此以外,还要让孩子明白“谦让”目的是为了他人着想,是表达感情的方式,但并不是刻意讨好别人,委屈自己,比起他人的感受,自己的感受也同样重要。

作为父母,在孩子东西被抢的情况下,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强迫孩子“谦让”,这样等于是把人际关系放在了自己孩子的感受之上,会伤了他的心。谦让与否还是要由孩子决定,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当孩子东西被抢时,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强迫孩子“谦让”的父母会拥有一个总是委曲求全的孩子,他会内心卑微,很难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选择;而被父母尊重,可以勇敢说“不”的孩子,会更加坚定地追求想要的人生,不卑不亢地活出自己的精彩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怎样的人呢?

本文由@超人芭比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3835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