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威胁倡议协会(NTI)由前美国参议员Sam Numm和CNN创始人TedTurner于2001年创建,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无党派组织。该协会自称其宗旨是致力于降低使用核生化武器的风险、防止核生化武器的扩散并加强全球安全,其在全球核安全领域具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力。2019年11月,NTI发布了《俄罗斯新型核武器载具——开源技术评估》报告,其中通过开源情报收集,对“海神”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概况
2018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披露了一款具有战略射程的水下新型核武器载具——“海神”核动力无人潜航器,震惊世界。这款先进武器依靠紧凑的小型核反应堆提供动力,其主要技术特点就是难以拦截。反应堆技术据信是由隶属于俄罗斯联邦实验物理研究所的阿夫里坎托夫机械工程实验设计局研发。由于小型反应堆可用于海上浮动平台、水下电源以及新型武器,过去十余年里俄罗斯的小型核反应堆技术发展迅速。
根据普京2018年3月的描述,俄罗斯正在研发“可在很大深度,以数倍于潜艇、最先进的鱼雷及所有水面舰的速度,跨洲际航行的无人潜航器,该潜航器静音性好,高度机动,对手极难探测。可携带常规弹头或核弹头,使其可攻击航母编队、沿海城市和设施等各类目标”。普金还表示俄罗斯于2017年12月测试了一款独特的小型、高功率密度的核动力装置,其尺寸仅为现代潜艇反应堆的百分之一,这使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成为可能。有报道提及“海神”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几种投送方式,其中一种是利用潜艇直接部署,还有一种是利用潜艇或水面船只将潜航器存放箱布放在海底,等到需要的时候将其唤醒。后一种部署方式被报道得较少,并未被充分证实,但一旦被研发出来,将具有极大的军事和战略影响。
二、“海神”无人潜航器的技术特征
“海神”无人潜航器最先在2015年9月“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的一篇公开报道中被披露。随后2015年11月俄罗斯电视台在报道普京与高级别军官的会议时该武器的画面被曝光。图片透露了该潜航器的详细设计参数:航程达10000公里,航速100节,最大潜深可到1000米;潜航器自身直径1.6米,长24米。其尺寸是潜射弹道导弹的2倍、常规鱼雷的30倍。为弹头设置的区域为直径1.5米、长4米的圆柱体。该潜航器可由“哈巴罗夫斯克”级潜艇或一种新型的被命名为“别尔哥罗德”的特种任务潜艇携带和布放。假定该无人潜航器由一艘潜艇携带并在安全水域布放,按报道中的速度,其可在40小时以上的时间到达美国的海岸。考虑到该无人潜航器的高航速以及很长的航行时间,即便采用了新的降噪技术,其仍然可能被探测到。但由于其高航速和大潜深,美国想要拦截住它困难重重。
根据最初的报道,“海神”可携带一个50吨到100吨的大型核弹头,从很远的距离发起攻击,足以摧毁和污染沿海城市,或消灭航母编队。此外,还频繁有报道称其弹头可封装在钴壳内,所以当其在水下爆炸时,钴颗粒将随水扩散,放射性沉降可污染很大片的区域。核爆炸引发的海啸可能进一步毁坏沿海区域及其设施。而到了2018年,俄罗斯媒体开始报道“海神”的航速为60~70节,弹头为2吨,比之前报道的参数有大幅弱化,可能是设计不断成熟的结果。按照直径1.5米、长4米的尺寸来估算,核弹头为2吨比50~100吨的可能性更高。作为对比,前苏联部署过的最大的弹头是50吨的“沙皇炸弹”核弹,其尺寸为直径2.1米、长8米。值得注意的是最初报道的1000米的潜深并没有变化,显示该数据可信度较高。
2018年7月,普京总统宣布“海神”无人潜航器完成实验室测试并准备海试。俄罗斯媒体也发布视频,展示了在工厂的实物及由电脑生成的“海神”无人潜航器在水中的图像。对视频图像的分析显示“海神”直径为2米,长20~24米,中部和前部分别留有空间安装核反应堆和核弹头。该尺寸与最初披露的图像中的尺寸一致。
对“海神”无人潜航器的核反应堆的报道不多。有报道指出其为气冷堆,其他则推测是液体金属冷却的快中子堆,可能采用铅铋合金以降低噪音。2018年12月,俄罗斯媒体宣布“海神”无人潜航器的反应堆正在一个隔离的海域进行测试。据称反应堆被安装在一个无人系统的船体内,且这次试验是实验性设计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成熟系统的海试。配合试验的潜艇“萨罗夫”号(Sarov)也在附近海域。2019年2月的开源分析还指出了一些细节:卫星图像显示“萨罗夫”号潜艇早在2007年就开始进行改装以携带“海神”无人潜航器,在2012年利用“海神”无人潜航器的替代模型进行了模拟搭载。
三、“海神”无人潜航器的部署日程
从报道和图像几乎可确认俄罗斯已设计和建造了核动力发动机原型样机及无人潜航器的船体。据报道核动力发动机的实验室测试已完成,海试也已开始。与此同时,配套的潜艇据称也已完成必要的改装。保守估计“海神”可能在2027年或者之后部署。
2019年2月20日,普京在一次全国讲话中宣布“搭载该无人潜航器的首艘核动力潜艇将在今年春天下水”,当天晚些时候发布的视频显示了一艘“海神”无人潜航器准备进行测试的画面。
2019年3月,塔斯社报道称“别尔哥罗德”号潜艇将在2019年完成码头试验,预计2020年开始战斗值勤。该级潜艇仅建造一艘,据称可携带6艘“海神”无人潜航器。报道还称“哈巴罗夫斯克”级潜艇将在2022年投入使用。《俄罗斯国家军备计划》要求俄罗斯海军在2018~2027年间部署32艘“海神”无人潜航器。预期是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各2艘“哈巴罗夫斯克”级潜艇,每艇携带8艘“海神”(如果每艇带6艘,则还需再增加第五艘潜艇)。
从照片、视频和各种关于“海神”的报道,并结合潜艇改装的卫星图像来看,俄罗斯并不是纯粹在“忽悠”,但俄罗斯要将其宣称的那些内容变成现实,还需要开展大量的研发工作和试验。
四、“海神”无人潜航器的军事目的
“海神”无人潜航器最初讨论时是作为难以拦截的第二次核打击武器,用以摧毁或污染美国的沿海城市及设施。但在普京的发言中,航母编队也被列入打击目标。有报道称“海神”装有针对航母编队的鼻首声呐。
五、最新事故
2019年8月8日,俄罗斯西北部的尼奥诺克萨(Nyonoksa)导弹试验基地的一个海上平台发生爆炸起火,并有放射性物质泄漏。最初俄罗斯官员称是在测试“液体火箭发动机”,随后的声明则提到“液体燃料发动机上的同位素电源”。此次事故导致附近一个小镇的辐射水平在爆炸后迅速增长4~16倍,并持续了2小时。来自俄罗斯联邦实验物理研究所的5名科学家确认在事故中死亡,还有2名或以上的其他人员丧生,多人受伤。俄罗斯的报道未提及此次试验的目的。最初美国的媒体大多推测事故与测试“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有关,其他报道则认为涉及的反应堆是用于“海神”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后续一些报道认为该事故可能是在打捞上次试验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时发生的。但不管事实真相如何,俄罗斯正在发展紧凑的小型核反应堆得到证实,此次事故将对研发进度造成影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37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