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被忽略的历史》,为什么说中国靠它领先世界千百年

《被忽略的历史》,为什么说中国靠它领先世界千百年

序言

十八世纪中叶,英格兰中部,得益于一系列的技术革命,包括初期的珍妮纺纱机,和其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使得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随后,英格兰以先进的生产力,领先世界近百年。



而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因为偶然的一次邂逅,让古代的先民掌握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创造了其后延续千百年文化和财富。

考古

在山西夏县的仰韶文化遗址上,研究人员发现最早的丝绸证据。研究人员在那儿发现一个被锋利的刀切成两半的蚕茧,而此蚕茧的日期确定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间。这个物种被鉴定为蚕属家蚕。


蚕茧


在浙江余姚的的河姆渡遗址也可以看到原始的织机碎片,该碎片可追溯至约公元前4000年。


丝绸碎料

最早使用丝绸织物的例子是在公元前3630年,当时用来包裹小孩儿。这些织物出土自河南荣阳的青台村的仰韶文化遗址。


丝绸碎料

而在浙江湖州市吴兴区钱山漾的良渚文化遗址,也发现可追溯至公元前2700年的丝绸碎料。 其它的丝绸碎片在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王陵里也再次发现过。


丝绸碎料


孔子和中国古典典籍详细叙述,在黄帝时期,一个桑蚕的蚕茧掉进黄帝正妃嫘祖的茶杯里。时年14岁的嫘祖希望从茶杯中取出蚕茧,展开蚕茧的丝线,她想尝试编织蚕丝。在黄帝的建议下,她观察桑蚕的生活并开始教授随行人员饲养桑蚕的技术,即养蚕术。


嫘祖

她从此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丝绸女神,以及在传说中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养蚕的,也就是被后人传颂至今的蚕花娘娘


中国的桑蚕养殖原来只有妇女从事,因而许多妇女受雇于丝绸制造行业。即使有人认为一件奢侈产品的发展毫无用处,丝绸还是在社会高层掀起一股狂潮。


唐代仕女图

《礼记》规定丝绸只给王室成员使用。之后近一千年,穿戴丝绸是皇帝和贵族的专利。之后,丝绸逐渐地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其它阶层。丝绸开始用于装饰而且也开始用于较不奢侈的方面:如乐器,钓鱼和弓箭制造。直到清代(1644年至1911年),农民才有权力穿戴丝绸。


女工事桑


汉朝时丝绸凭本身的特质持续成为有价值的物品,而不单单只是作为一种材料。丝绸被用于支付税收以及对臣民的赏赐。当时有人根据黄金的一定重量而估计丝绸产品的价格,而且绢的长度在中国成为除铜币之外的货币标准(除铜钱以外)。丝绸带给中国的财富挑起周围各国人民的嫉妒。公元前2世纪开始,匈奴经常掠夺汉代的各州郡达250年之久。丝绸是中国皇帝安抚外族部落的一种常见物品。


绢帛,古代亦是通货的一种


“军队的薪俸告诉我们,士兵们得到的工资是成捆成捆的平纹丝绸织物。在汉代,这种织物作为货币流通于市面。士兵们可能和来到长城关口来出售马匹和皮毛的游牧民族交换他们的织物”

一千多年以来,丝绸一直是中国皇帝给予邻国和属国的外交礼物。丝绸的用处变得如此重要,“糸”(纟)这个字不久也组成汉字的主要偏旁之一。


纺、 绉、缎、绫、纱、绒、锦、绡、绨、绢、绸

贸易

公元二世纪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开辟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主要的道路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要么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上最干旱地区之一)的北部行走,要么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部行走,然后再跨越帕米尔高原。一般来讲,这些旅行队利用这种方式来和其他商人交换丝绸。而且这些旅行队的人很多,由100到500人不等,还有扛着大约140公斤货物的骆驼和牦牛。这些旅行队将中国和安提阿以及地中海的沿海地区连接在一起。从长安到这些地方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


路上丝路,就是张骞开辟的那条

中国南部的第二条路线穿过也门、缅甸和印度,然后重新加入北方路线。


南北之分,其实也就路上、海上丝路


虽然丝绸在整个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早已闻名遐迩,但中国能在丝绸生产方面保持着一种几近垄断的地位。这是因为当时中国规定,任何企图出口桑蚕或桑蚕卵之人都会被处死。


日本弥生时代,百济(新罗)给应神天皇的贡品里有两个从吴国来的缝织人。后来应神天皇复遣阿知使主,前往吴国求缝工女。雄略天皇在位期间,阿知使主带回汉织女、吴织女。在隋唐时期,养蚕技术通过频繁外交的交换而更大规模地被引进飞鸟至奈良时代的日本。


日本飞鸟时代


在欧洲,直到公元55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才获得首批桑蚕卵。他已派出两位聂斯脱利修道士到中亚,因而他们能把桑蚕卵藏在竹罐里偷运给他。而在这两位修道士的照顾下,虽然桑蚕没有在到达之前结茧,但蚕卵依然孵化。


查士丁尼一世派出的修道士送桑蚕给他

凭借东罗马帝国要发展一个巨大丝绸行业的意图以及运用从萨珊王朝学到的技术,拜占庭教堂因而能给皇帝制造织物。虽然这些修道士在织物方面有着合法的控制权,但东罗马帝国继续从地中海其它城市中心进口丝绸。拜占庭技术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在于制造加工的结果,而是对表演和装饰所付出的谨小慎微的关注。他们使用的编织技术来自埃及。五世纪开始出现首批简单织机的简图。


萨珊王朝授意的双面绸,饰有翼狮和生命树


虽然丝绸被大量出口到国外,但养蚕业仍然是古代中国人精心保守的秘密。于是其他民族异想天开地捏造关于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织物来源的各种各样传闻。在古典时代,欣赏丝绸的罗马人相信,中国人是用树叶织出这种织物的。


早期的罗马人认为蚕丝由桑树加工而成


其实许多国家也生产野生丝绸,但中国人由于拥有丝绸生产最佳物种——蚕属野桑蚕和其驯养的后代蚕属家蚕,是首批开始大规模生产丝绸的国家。据北宋人秦观的《蚕书》记载,当时中国已有一种称为缫车的缫丝机器。蚕茧先被放在一大盆热水里,丝线通过微小的指导环而离开大盆,并由前后运动而被绕在一个大线轴上。


但中国早期关于纺织技术运用的信息很少。汉代时很可能是使手摇动纺车。1210年的《蚕织图》首次描绘出纺车图像。而由元朝人王桢所著、1313年成书的《农书》中则首次记载水转大纺车。



近代

直到十八世纪中期,纺织行业大规模的迅速发展,象征大不列颠棉花行业领导的工业革命开始,领先世界的中国手工丝织品受到价廉物美的外国纺织物打击,渐渐有被取代之势。


纺纱机


1845年,首批桑蚕疾病开始出现,并造成一次流行病。这种多角病由病毒引起,吃到受感染的桑叶而引起的蚕软化病。这些疾病开始大规模的散布,而且在袭击桑蚕之后,其它病毒开始感染桑树。该桑蚕流行病持续了几十年,使得欧洲丝织行业原料迅速减产。同时,桑蚕茧价格的上升,和19世纪资产阶级服装对于丝绸需求的下降,导致欧洲丝绸行业的衰落。


欧洲丝绸行业的衰落


而与之对应的,是在古老东方,长三角平原,一个位于江浙沪环绕中的水乡古镇,借着古代流传下来的丝绸技术和底蕴,在国际舞台上开始崛起了。


古镇南浔


南浔富商,在清光绪年间,出现在湖州南浔民间及江浙一带。其时间与欧洲丝绸行业衰落恰巧对应。

南浔商人都以湖丝发家。

《元和郡县志》记载:“湖州外开贡丝布”。早在唐开元年间,湖丝已成为贡品,形成产业。《宋史·食货志》中称:“茧箔山立,续车之声连屋相闻。”。南宋湖丝已出口国外,《嘉泰吴兴志》载:“湖丝遍天下”之说了。辑里湖丝更驰名于国内外,因为辑里湖丝质地洁白细匀,富有拉力,优于其他湖丝,如《南林报国寺记》中所载:“南林一聚落耳,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南浔古称南林)。当时的湖丝生产和质地就数南浔了,清道光年间的诗人董蠡舟在《蚕桑乐府》中赞道:“蚕事吾湖独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天时地利以营丝而富,光绪间成豪绅大户“四象八牛”。


南浔商人


康熙、乾隆皇帝的龙袍就是指名用辑里湖丝织造的。《徐愚斋日记》写道,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过生日,有人把南浔辑里湖丝作为礼品献上而获奖励。


维多利亚女王


1851年,南浔“荣记”辑里湖丝一举夺得首届伦敦世博会金银大奖,南浔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世博会金奖诞生地。



1910年,南浔辑里湖丝在南洋劝业会上有13个品牌分获一、二等商勋和超等、优等奖;

1911年,在意大利工业展览会上,南浔辑里湖丝各类产品均获金奖;


辑里湖丝


1915年,南浔辑里湖丝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国酒茅台


1926年,在美国费城博览会上,经过技术改良,以机缫丝参展的辑里湖丝又一举摘取最高奖—甲等奖8个。

据初步考证,辑里湖丝还参加了比利时列日、意大利都灵、美国圣路易斯等世博会,频获大奖。

南浔,及湖州地区的丝绸,正如百年之前,出道即是巅峰,所以在国外有着大量的拥簇。

现代

欧洲危机之后,日本养蚕业透过现代化的方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丝绸生产国。意大利成功地从经济危机中再次回升,但法国却再也没有恢复。欧洲的城市化过程中,许多法国和意大利农业工人离开丝绸行业,前往利润更多的工厂效力。从日本进口的生丝,得以填补欧洲丝绸的空缺。以前为原材料(蚕茧和生丝)出口国的亚洲国家。逐渐开始出口越来越多的成品服装。


日本生丝业获得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日本的丝绸供应被切断,西方国家被迫寻找替代品。这时合成纤维如尼龙等代替丝绸而被用于制作降落伞和长筒袜等产品。即便丝绸仍旧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但许多失去的市场,已无法重新获得。战后的日本透过技术改进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市场政策,而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生丝出口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合成纤维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放宽,导致日本丝绸行业的衰落,而且到1975年为止,日本已不再是丝绸的净出口国。


日本蚕丝工业


时间转到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凭着经济改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产国。1996年,中国生产世界总产量81,000吨中的58,000吨丝绸,其次是印度的13,000吨,现在日本的丝绸产量已经很少,只有2500吨。1995年至1997年之间,为提高丝绸的价格,中国将丝绸产量下降40%,使人们不禁回想起以前的物资短缺。

2006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然纤维年,以便提高丝绸和其他天然纤维的形象。

中国,开始慢慢夺回丝绸行业的主导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3166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