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夕拾话题丨我与《平凡的世界》

夕拾话题丨我与《平凡的世界》

□蝶梦于飞

初读路遥,他已故世。那是1997年的春天,我正挣扎在逼仄的高三。紧张的学业黯淡了青春,记忆中每个人都是灰头土脸的样子,动则行色匆匆,静则趴在书桌做题,身型不动却下笔如风。繁忙的考前复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数理化的卷子一天一张,几乎是高三复习的标配;语文和英语隔三差五发发小卷,用老师的话说“调剂一下”。每天挣扎在各科题海中,现在都有点后怕居然没有溺水沉没……在这灰色的记忆中,有一抹光亮,那是《平凡的世界》照亮了我的蒙昧,给重压下的我以方向和力量。

彼时走读,每天行色匆匆奔忙于家和学校两点一线间。高考越来越近,积累的错题越来越多,每天的数理化试卷却总也做不完,终于有一天,厌倦了这样的疲于奔命,从后排同学桌洞里淘来了一本厚厚的“闲书”——高考无望的同学早不在老师的关注范围,只要不扰乱课堂纪律,别说看小说了,你睡觉也不管。这就是《平凡的世界》,书皮都撕掉了,内页也多有残缺,初只为休息一下混沌的脑袋,毕竟是所谓的好学生还不敢自我放逐。一读进去就被深深吸引了,偷偷拿回家躲在被窝里熬夜,一周之内读完了这本厚厚的书。

可以说,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了,感同身受于孙少平的苦难艰辛,震撼于他顽强生活勇于面对的态度和精神。突然觉得自己面临的所谓高三的苦也不算什么了,是啊,生活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学习之外完全无后顾之忧,爸爸妈妈精心调理餐点小心翼翼照顾情绪简直是无缝隙地保障生活,我还要求什么呢?学习本来是我自己的事情,高考是我要面对的人生选择,认真面对努力拼搏就是了。

《平凡的世界》如冬日暖阳,照亮了我的前程。只是初识已是一模之后,助益在,但对当年高考并没有翻天覆地之能,我只考了所青岛的专科高校。这史无前例的挫折没有打垮我,是《平凡的世界》告诉我:“青年,青年!无论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咬着牙关挺住,因为你们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次挫折就只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块普通绊脚石,而绝不会置人于死地。”

静心思考之后,我平静接受了这个结果,然后选择复读,选择了弃理从文,因为我的化学太差了,尤其有机化学,完全搞不懂化学反应中为什么是这个键断开而不是那个键,生成的是炔而不是烷……那个时候是分文理科的,我学过三年理科之后改学文科意味着历史、政治三年的课从头补起,不是不难的,插班到98届文科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同学借来各册书先画重点,上课聚精会神紧跟老师的步伐,磕磕绊绊学到过年的时候,期末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但我的历史、政治成绩明显比期中考试高,我在进步啊,于是心态平和了。正如《平凡的世界》告诉我的那样:“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最终,我考上了南开大学的历史系,成为当年高中“逆袭”的典型。

《平凡的世界》指引了我最关键人生阶段的选择,只是当时,完全不识路遥,上大学之后我找来了路遥全集细细品读,深深感喟于其人其文的坚韧和力量,买了几个版本的《平凡的世界》珍藏或送人,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礼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1121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