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的人才,真正在科学上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屈指可数,10个指头基本都能数的过来。不说沈括排第一,但是绝对是能排在前三位的。
沈括出身于浙江钱塘(杭州)的一个官宦家庭,早年跟随父亲四处游历,长了不少见识,后来考取功名当官,在处理繁忙的政务之余,沈括发挥他的奇思妙想,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举世闻名, 该书是沈括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结晶,以广博的内容、独特的创见、精当的记叙闻名,是当时中外科学历史上所罕见的一部巨著,不仅在我国科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在国际上这部书也很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把《梦溪笔谈》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称沈括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是中国历史上“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在气象方面,沈括亲自测验昼夜星月的位置变化长达5年之久,取得了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这才有了《十二气历》;在地质方面,他观察古植物化石的,从而推断出古代的自然环境,还首次把石油这个玩意儿做了详细的论述,还亲自动手把石油制成墨锭;在数学方面,他创立了“隙积术”、“会圆术”;
在医学方面,他对于有效的方药进行记录,并写了多部医学著作,纠正了《神农本草》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在物理方面,他详细记录了指南针的原理及制作方法,也是他在全世界最早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在声学方面,他发现了共鸣现象,并认为在二十八调中,只要有音相同的就能出现应和。
公元1075年,沈括奉命出使辽国,凭借机智狡猾婉拒了辽人割地的贪婪要求。在回来的路上,他还仔细观察辽国的地理山川道路和风土人情,默默地记在心里,回国以后凭借自己的记忆,画了一副《熙宁使虏图钞》送给朝廷,期盼将来出兵北伐的时候能用得着。
后来,沈括又用整整 13 年完成了全国各个地方的地图集,并主持编写《天下州县图》。这其中最大的一幅总图,高有一丈二尺,宽有一丈,在比例尺、方位和精确度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前人的成果,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好啦~~沈括的成就咱们就不多做介绍了,有兴趣的可以买本《梦溪笔谈》看看,是科学来的,很严谨!
按理说这么牛叉的科技达人,应该会被史书大写特写一番啊,可翻了翻《宋史》写他的笔墨真不多,仅仅在《宋史•沈遘传》之中写了一点点,还差点把他划分到奸臣里面,他死后都没人给他立块碑,更别说给写个墓志铭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怪事呢?
因为他在科技上的成就掩盖了沈括的肮脏无耻,在吃里扒外和陷害好友等方面,也是无人能出其右。《宋史》中对沈括的评价是“首鼠乖剌,阴害司农法”这九个字,这个意思解释起来就是沈括首鼠两端,见风使舵,人品非常差,很喜欢在人背后捅刀子。
沈括政治嗅觉敏感,嫉妒心强,按说搞科学的大多都是一根筋,是政治低能儿,可沈括这个奇葩偏偏是个另类,不仅在科学玩的风生水起,对政治也是深谙其道。史书对沈括的九字评价,这缘于“乌台诗案”。
沈括一辈子害过的人不少,可能最有名的就是他背后放暗箭陷害苏东坡了,苏东坡的人生转折点就是拜沈大科学家所赐。沈括比苏轼大五岁,却比他晚六年中进士,两人曾经在国家图书馆时还做过年同事,关系还可以。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被贬到了杭州,沈括正好作为钦差要去杭州巡察地方工作。
临走前,皇帝特意叮嘱沈括,你要见到了苏轼,可要仗义点儿,多多关照一下他。
沈括那可是嘴里答应得好好的,到了杭州和苏东坡一见面,虽说二人政见不合,但苏东坡还是将沈括当做老朋友来招待喝酒聊天,酒喝得差不多了,沈括就向他索要他最近写的诗文,表示要跟老同事学习一下。苏东坡这个人胸无城府,对人毫无防备,还挺高兴地拿出自己的作品让沈括抄了一份。
万万没想到哇,这老同事可没安好心,沈括抄苏东坡的诗文作品,是要当证据的,沈括最擅长的整人手法就是文字狱。他知道苏轼的政治立场是反对 王安石变法,而沈括又是王安石队伍的人,于是他就想拍一下上司的马屁,好好地想个法子来整一整这个老同事。
沈括抄写的诗句中有这么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沈括的解释是,龙不就是皇上吗?九泉是直还是曲,唯有蛰伏在地底的龙才知道啊。这就是诅咒皇上了,他骂皇上应该下九泉。你这样写皇上到底是几个意思啊?
他手拿放大镜在苏东坡的诗文中鸡蛋里挑骨头,把他认为有问题的诗句,逐一用红笔作了重要标注,把这个当证据,向朝廷汇报,说苏东坡在诗里面诽谤朝政,“无君臣之义”。
然后整苏轼最起劲的御史何正臣、李定一看,可算是有了,就用沈括递交的材料弹劾苏东坡,于是乌台诗案爆发。
苏东坡以及数十人受牵连被御史台(乌台)逮捕,朝廷的有识之士都劝谏宋神宗不要杀苏东坡,王安石当时已经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的劝谏才算是消停了。苏东坡从轻发落到湖北黄冈当团练副使。
后世写的资料都把账算在了这几个纪检干部头上,可沈括才是向苏轼背后捅刀子的人。
更无耻的事接着发生了,王安石因为变法的事情被搞得一团糟,无法继续推行新政,黯然下台,作为王安石的老部下沈大科学家一看风向不对啊,决定倒打一耙先,赶紧洗清自己,立刻起草了一份洋洋洒洒的万言书,从各个角度说王安石推行的新法简直就是荒谬祸国、一无是处。沈括就用这种方式跟王安石划清了界线。
当王安石知道到这个消息后,一口老血差点就喷出来了,从那以后王安石不称呼沈括的名字,而是叫他“壬人”,意思就是见风使舵的奸佞之徒,我们对这种人的俗称就是:小人。
就连看到万言书的宋神宗都看不过去了:这不是落井下石吗?这还是人干的事吗?从此以后,皇帝也开始讨厌沈括了。
沈括这个人不仅阴险,气量还很小。沈括跟米芾一样都是书画鉴赏的名家,平常都喜欢收藏点古董字画什么的,两人颇有一些交情。平常没事也经常在一起品个茶、谈论一下书画, 每次两人谁搜罗到古人墨迹,也都第一时间拿出来相互品鉴一番。有一次,沈括邀请米芾来喝茶品画,谈到了高兴的地方,沈括得意洋洋地取来一幅书法作品让他鉴赏。
这作品的卷轴还没展开,米芾就笑着说:“这是我的写的啊!” 沈括一听还以为米芾是跟他开玩笑的,就一脸严肃道:“此乃我们沈家的传世之宝,怎么成了你写的呢?”米芾摇头苦笑, 走上前用茶水轻轻涂在书法作品的一角,纸上马上就出现了“元祐三年米芾临摹” 的字。
这件事沈括感觉是丢了天大的面子,两人不欢而散,而沈括就恨上了米芾, 所以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一书的“书画”章节里,唯独对米芾只字不提。
到元祐年间,恶心的事继续干,沈括被罢免后,苏东坡等人又被朝廷重新启用,恰好又来到了杭州当官,和沈括住的地方不算太远,沈大科学家就经常屁颠屁颠地跑去给苏东坡请安,时不时还经常找苏东坡叙旧,那个毕恭毕敬的态度啊,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真是脸皮厚到一定程度,好在苏东坡也不记仇,相逢一 笑泯恩仇。
“沈括壬人,不可亲近。” 壬人,小人也。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拾趣”,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谢谢您花宝贵的时间看完本篇,在文末向大家说一句感谢, 给您一个大大的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0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