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陈氏“五凤齐飞”
光绪二十年(1894),在中国上海发生了一场清政府控告最早反清媒体《苏报》的大案。这就是著名的“苏报案”。其中宣传最多的是被抓进监狱判刑的章太炎、邹容。邹容也因此牺牲了二十岁的年轻生命,从而永载史册。
邹容
章太炎
此外,在这起案中,还有几位主角,苏报馆主陈范(字梦坡),江苏候补道俞明震、苏报主笔章士钊、吴稚晖、蔡元培等。
本文主要从陈范说起。
因他是我家又一位重要的姻亲,也是清末最早觉悟的官吏,因不满清朝统治,被撤职后下海办报纸,从1902年开始便公开大胆地宣传革命,与清政府对抗,最后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宗就是祖宗的宗。惟其如此,中国人视同宗、同族、同乡为亲,百姓联姻构成国家。国即是家,家即是国。至今同乡结盟,攀亲戚、认老乡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公司到团体,从族群到个人这些人际关系中的流行时尚,自然政治态度,行事之道也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攀结、串通一气的。
所谓五湖四海,事实上也是广义上的老乡亲戚结盟,因为无论怎样,也逃不脱这一百多个姓,意义完全一样,五十步百步耳。
这种联姻方式是中国的先人们最早,也是最科学的行政治国设计。无论出了多大是非,无论繁衍出多少人,大家都是亲戚,什么都好说。所以中国至今也垮不了的原因,是因为有百姓血亲相联的关系作为和谐的根性基础。
陈范出生在常州,但他祖籍是湖南。因此可算是常州人也可算湖南人。他母亲是常州名门赵家一位才女,叫赵蕉雨,此女饱读诗书,著有《听蕉雨轩诗词》二卷。所以他家跟赵凤昌家也是姻亲。他的兄长正是常州赵家两大名幕之一,曾国藩首席幕僚,断言清朝五十年后必亡的赵烈文。
赵烈文
赵烈文在湖南曾国藩幕府任职时结识了一位好友,此人也是开明官吏,湖南衡山人陈钟英,曾在浙江富阳等县任知县后升同知。缘此,赵烈文把妹妹赵蕉雨嫁给了陈钟英。由于赵烈文与陈钟英关系实在太好,所以后来赵烈文的儿子又娶了其妹与陈钟英生的女儿。真可谓亲上加亲。
有趣的是,陈钟英是上门女婿,并没有把赵蕉雨娶到湖南,反而定居了常州。这说明赵烈文的妹妹赵蕉雨不是一般的女才子,相当有主见。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以赵凤昌为首的常州一系列人物,实际上都是血脉相连的姻亲关系。赵家与陈家、洪家联姻,陈家与庄家联姻,庄家与吴家、盛家、汤家联姻,全是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
陈、赵这对夫妻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三个儿子依次为陈鼎、陈范、陈韬。女儿叫陈德懿,就是嫁给赵烈文儿子的那位。
由于陈家在湖南也是大户人家,陈钟英兄长一边也有两个儿子,按湖南陈范堂兄弟这一辈,也有个五人大排行。
而且这五人个个都是才子,据他们的后人,画家陈少梅公子陈长智给我提供的资料。
光绪年间,陈家堂兄弟五人中有三位中进士,点翰林,两位中举人,被誉为“五凤齐飞”成为陈家的骄傲。
这齐飞的五凤依次为:
第一、陈毓光(原名瞻谟)(1844—1913),字兰生,号大端。光绪壬午举人,癸未进士,历任兵部主政,永甯州知州等。
第二、陈嘉言(原名瞻言)(1851—1935),字梅生,号琴楼,光绪壬午解元,己丑进士,翰林院编修、历任御史、工科掌印给事中,福建漳州知府。其长女是广受赞誉的“革命母亲”陈云凤。陈云凤之子是曾写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著名烈士夏明翰。陈嘉言次子陈云明曾任大总统徐世昌秘书,其幼子陈云彰(少梅)是近现代中国画坛巨匠,与我祖父吴瀛是表兄弟关系。由此,夏明翰和我父亲吴祖光亦是表兄弟关系。
第三、陈鼎(原名瞻鼎)(1854—1904),字伯商,庚辰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浙江乡试主考官、馆阁纂修、军机处行走。
第四、陈范(原名瞻书)(1860—1913),字叔畴(亦作叔柔),号梦坡,光绪己丑举人,曾任江西铅山知县《苏报》馆主。
第五、陈韬(原名瞻常)(1869—1937),字季略,号玉螭公,光绪举人,四川崇庆州知府,乐至、郫县、奉节等县知县。其妻即庄蕴宽之妹庄曜孚。
这五人中,陈鼎、陈范、陈韬三兄弟,是陈钟英与赵氏所生之子,陈毓光,陈嘉言是他们同祖父的堂兄弟。
下面要说的是陈家与庄家吴家的关系。
庄蕴宽大哥、大姐去世早,还有三个姐妹,个个都是才女,能书擅画,并有作品传世。
庄蕴宽
二姐庄还(瑜厦)嫁给了我曾祖父吴稚英。
三妹庄曜孚就嫁给了这“五凤”最小的老五,陈范的弟弟陈韬。这位陈韬也就是吴瀛的嫡亲姨夫。吴瀛之父吴稚英去世早,对他最关心的两位长辈,一位是舅舅庄蕴宽,一位就是姨夫陈韬。至今吴瀛诗集中还收集有他与姨夫陈韬唱和的十几首诗。
吴殿英 吴稚英父子约1897年左右在湖北武备学堂练兵时期照。二排中立者吴殿英,左一吴稚英,后排右二庄蕴宽
而陈韬的女儿,吴瀛表妹陈衡哲是中国赴美第一位女留学生,蔡元培在北大聘请的第一位历史系教授,胡适当年对她最为欣赏并一度追求,后来成为终生好友。
陈衡哲最终嫁给了留美同学四川才子任鸿隽。这位任鸿隽后来做了孙中山的科学秘书。并与赵凤昌女婿也是留美同学杨杏佛成为挚友,二人共同创办科学社,出杂志,成为中国最早宣传科学救国的先驱。这些都是后话,留待后面谈。
《从晚清“苏报案”说起》分十期登完,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0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