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印度人出任谷歌新CEO,凭什么世界500强美国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

印度人出任谷歌新CEO,凭什么世界500强美国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

46岁的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今日正式向47岁的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交接大权。引人深思,凭什么世界500强美国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

没错,一个CEO、一个总裁,现在二合一统统给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他将正式成为Alphabet的首席执行官。也意味着又一位印度裔职业经理人成为巨头公司CEO。


15年毕业后,自己有幸去了新加坡工作了几年,新加坡那边印度人挺多的,分享一点碰到的一个故事。

某欧美科技行业巨头公司准备招聘工程师,正好NTU有两个硕士毕业生,一个中国人,一个印度人。

两个人都很优秀,中国人是国内985本科去新加坡NTU读的硕士,印度人则是在国内念的IIT(印度理工学院,可以搜一下,实力很强,号称最难进的大学之一)两个人的硕士论文也很优秀。研究的方向都比较合适。


面试开始,印度人一上来极其自信,先自报家门,把自己的论文,和我们招聘岗位契合的实习经历,不等面试官问就能够详细概括地介绍了一遍,侃侃而谈,声音洪亮,英语标准,对我们这个工作岗位已经极为熟悉了,听起来不需要培训就能干活。

后来面试官问了一下其中的细节问题,印度人就有一点手忙脚乱了,显然,对于细节并没有很好的一个理解。

反观那个中国人,技术细节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呢,整个面试过程中,显示的不是很自信,而且英文表达也相对欠缺一些,对这个工作岗位面试该准备的工作也不似很充分。

最后,那个印度人进入了招聘的下一环节,最终顺利拿到了Offer.


之后,这个印度人升职非常快,工作中游鱼得水,几年后就做了部门的领导。

换句话说,如果说那个中国人顺利拿到offer,不一定就升这么快。

中国人往往非常擅长完成任务并了解技术细节,会上一发言就是钻研到项目细节,其实很多大领导对技术细节并不是那么多的了解。大领导们更多的是看你是否擅长总结,并且把自己做的事情和商业结合起来描述。进一步提出新的建议。这点而言,很多时候会被别人当成一个工具或者计算机用,一到决策性的东西就靠边站。


相反,印度人虽然技术细节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对于很多大公司来说,很多技术已经流程化,模块化,标准化,只要你会用就行了,太多技术细节不用那么在意,他们跟擅长向商业部门把自己项目的重要性和市场关联性解释清楚,这是大领导们更喜欢的。

印度人的概括能力很强,他们跨领域的综合能力和理解能力比中国人强。更何况印度的技术牛人也是非常厉害的,尤其是IIT的毕业生。


另外还有个事情不得不提,在印度,很多地方都是英语教学得,已经不用他们的母语印度话了,甚至有些地方将英语引以为上层阶级的语言,印度人的书面表达能力甚至超过美国人。

之前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很多工作用到英文邮件,当时我们有一个主管就是印度人,还帮我改过电子邮件。有时候发给老板的邮件,都是请他帮忙把把关的,经过他们的修改就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流畅。


我问他怎么学的英文,他说他在印度从小看英文报纸长大的,酷爱读报,所以练就了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且纯英文的教育环境,已经将他们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西方化、更加欧美化。每次会议或者其他重要场合,他们都能够迅速抓住重点,能够迅速明白管理层想到的是什么,并能进行快速的总结。这才是大公司里最需要的能力。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管理风格上印度人比中国人更重视人的发展。


在美国,印度老板爱招印度人,中国老板爱招中国人,大家都心照不宣,就连我当时在新加坡选择供应商我也会倾向于华人供应商。

但是印度老板更重视发展印度下属的个人能力,给他们创造各种展示机会。而我们中国老板更重视给你安排的活完成了没有。所以印度人在印度老板下做事情,很快他的提升之路已经规划好了。而中国人在中国老板手下做事情,事情做了一大堆,但是个人能力没有提高,也没有人帮他规划前途。


曾经听过这么个故事,一个印度老板为了给下属攒经验,把1个人做的项目分成2个人做。我们中国人会觉得这样纯属浪费,但那个印度老板却这么觉得,2个人都得到了做重大项目的经验和与高层打交道的机会,以后他们再分插到别的组,2个人都独当一面了。以后老板下属的关系网就形成了。形成关系网以后互相介绍工作和高层职位,一下子多个公司的高层就都出自同门了。

中国老板往往不同,他们害怕下属抢了自己的风头,把人都闷在自己的锅里不放,位置是没威胁了,但是关系网和资源也建立不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还是读理工科时候的思维惯性,以为抓住几个好项目和熟练掌握一门技术就能独霸吃一辈子。其实时代在迅速发展,商业前瞻性的人脉和资源更重要,做项目管理或者技术熟练工的替代性太强了,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所以,如果有机会提携自己的同胞,就帮他们改变提升思维方式,扩展视野,多创造机会。培养一个出色的人,实际上是比按时交活更有成就感的事情。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也希望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管。记得关注分享留言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9433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