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搜寻公众号 "亲子天下"(微信 ID:cn-parenting)关注
全球规模最大的PISA排名公布,上海、北京、浙江与江苏抽样的中国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得分都是世界第一,然而,最令人惊艳的,是小国爱沙尼亚在这三项中分列世界第5、8、4名,而且每一项都是欧洲第一,超越了过往大家印象中世界第一的芬兰。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文:黄敦晴
与南方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爱沙尼亚共和国,简称爱沙尼亚,在近两次的国际学生能力评量(PISA)成为耀眼新星,不仅打败芬兰,还成为欧洲第一。仔细探寻爱沙尼亚崛起的过程,融合了亚洲与北欧式的教育哲学。
OECD 3年一度的国际学生能力评量(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全球规模最大、最能用一致标准了解同龄孩子学力的做法,有如全球15岁孩子的联合大学测。甚至有媒体视之为「竞赛」、用「冠军」来形容名次。
最新一次、在2018年进行的结果于今年12月初公布,79个国家或地区、60万个15岁的青少年在阅读、数学、科学的「排名」,再次成为焦点。
在上海、北京、浙江与江苏抽样的中国学生,三项得分都是世界第一,为中国大陆扳回了2009年与2012年由上海学生参与抽测的「冠军」宝座。在台湾,阅读从2015年的第23往前到第17,数学与科学则均从第4分别降到第5与第10。
全球化素养的阅读力
如何看待排名变化,往往系于该次 PISA 所要强调的重点。
2018年 PISA 所要强调的主题,是学生们在面对未来的「全球化素养」(Global Competence),因此,除了在评量题目、特别是阅读中,侧重于孩子们能否在数字化世界中辨别讯息、发挥批判阅读与思考、抽丝剥茧与解决困难复杂问题的能力,也进行了一些调查,了解受试者在学习动机、价值观、幸福感、学习环境、害怕失败、学习目标、对未来职涯的倾向等面向。
只是这些面向都跟各地区的独特文化与环境有关,未必可以相互比较。
在分析时,更不能只看单一分数,需要理解孩子在不同社经地位与性格上的差异。
若真要把焦点放在阅读、数学与科学等可以标准化的成绩,最令人惊艳的,是爱沙尼亚分列世界第5、8、4名,而且每一项都是欧洲第一,超越了过往大家印象中世界第一的芬兰。
爱沙尼亚是怎么做到的?确保7岁入学前,具备「学习的能力」
爱沙尼亚的改变,并非在三年内发生。
在2015年的评量中,爱沙尼亚就已经名列前茅。当时的阅读、数学与科学,分别是世界第6、9、3名,位居欧洲第3、2、1名。
爱沙尼亚自1991年正式独立以来,就以教育为国家的竞争优势策略。
他们研究了北欧国家、尤其是芬兰的成功教育模式,希望用开放、平等的教育机会,让人口只有140万、建设与资源匮乏的国家能够人人发挥所长,善尽人力资源,且跟得上全球化与科技竞争、创新创业的环境。
为此,爱沙尼亚的孩子,在3岁时,都得上幼儿园,以便在7岁上小学前,就准备好「学习的能力」。
一名爱沙尼亚妈妈克里斯廷在孩子的幼儿园前,告诉英国国家广播电台(BBC):“让孩子在社交上准备好很重要,因为要快速学习,孩子得要会问老师问题、会举手、还要够勇敢。”
幼儿园结合游戏与数字载具
另外,幼儿园也用好玩的方式,教孩子学习的技巧。
例如,老师会在幼儿园就教孩子透过游戏学习使用智能型手机,和一些应用功能。
上了小学后,就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计算机、智能型手机、二维码等,进行多屏学习。
但是上学不是没有成本,因此爱沙尼亚政府提供大幅补助。
像克里斯廷这样的父母,一个月最多只要缴80欧元给幼儿园。孩子上了小学后,政府也提供免费教育,包括教科书、午餐和交通接受。
这个做法让爱沙尼亚的孩子,有公平的开始。
PISA 的报告就指出,爱沙尼亚的15岁学生,无论贫富,学习成就的差异,落在全球较低的级距中。
严谨、开放学习并进
另一方面,他们也参考亚洲的严谨学习模式,学生像亚洲的孩子一样,每天要花很多时间读书、做功课。但跟亚洲不同的,是他们加上了因材施教的个人化学习。
爱沙尼亚的孩子在幼儿园毕业时,会接到一张没有分数的成绩单。
他们不为孩子打「学科」的分数,但是会详述孩子进小学前,在各方面准备就绪的状况,要在哪些方面怎么加油。
他们虽然拥抱北欧式的开放学习精神,不干预老师的教学,但是,全国一年级的孩子都要参加阅读与写作的标准考试,二年级则要考数学能力检测。
现在,他们也在说服更多学校,让孩子在10、13、16岁时,参加全国的学力考试,追踪孩子的进展。因为作为小国,必须证明自己的能力,可以跟上国际。
在小学与中学的考试后,老师也会加强每个学生考试成绩的弱项。
所以,7岁的孩子也可能会带练习、测验卷回家,加强程度。
教育 E 化 为孩子预备全球竞争力
爱沙尼亚全国的科技化程度高,教育体系也是。
学校的功课也是在网络上进行,因为作业需要,所以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网络上依自己的需要借书、大量阅读。老师也在网络上批改作业,与学生个别沟通与辅导。
这些作法都让学生能够发挥所长,不断精进。
因此,在 PISA 的评量中,爱沙尼亚有13.9%的学生在表现最好的区段,能够分析与解决复杂、困难的问题,不但超越 OECD 的平均值8.9%,也比2015年时的13.5%高。
这么做,不是为了在 PISA、或在学时得到高分,而是预备好未来接受高等教育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在 PISA 的全球化素养调查中,爱沙尼亚就展现了这样的成果。
有77%的学生展现了正面的成长心态,冠居 OECD 国家。
例如,相信自己有能力让自己在智能面不断进步,愿意持续发展自己的能力以追求更好的未来。
另外,爱沙尼亚有70%的学生计划接受高等教育,最多学生想要从事的职涯,是跟国家发展策略一致的科技、通讯、信息产业,以及医生、CEO、建筑师等工作。
OECD 自2000年以来,进行 PISA 的目的,就是希望借着理解孩子们在阅读、数学与科学等基础学科的能力,以及实际的教育环境与学习经验,辅以社经环境与教育政策的分析,协助各国进行改革,引导下一代拥有面对未来的能力。
跳脱单一学科现在的分数与排名,爱沙尼亚也让我们看见不同的可能。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n-parenting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8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