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这两个人为刘备三兄弟提供了第一桶金,怎料却自此消失不见

这两个人为刘备三兄弟提供了第一桶金,怎料却自此消失不见


配图来自网络


《三国演义》第一回里,刘关张桃园结义后,迅速拉起了队伍,但是马上面临一个问题:没有马。

秦汉时期马匹是重要战略物资,寻常百姓是养不起马的,就算张飞家境殷实,一时半会儿也无从获得这么多马匹。如何快速筹措马匹器械,是关系到新成立的讨贼武装能否形成战斗力的重要问题。虽说广东话讲“马死落地行”,可带兵打仗的事儿,溜地跑可不是个事儿。


配图来自网络

就在这个时候,命运第一次垂青了刘关张三人,有人主动上门学雷锋了。



配图来自网络

来的人是谁呢?两个中山的贩马商人,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双。

这两个人每年都要往北地贩马,但是今年因为黄巾战乱,走半道回来了。刘备请二人到张飞的庄子喝酒吃饭,席间说了自己眼下的困难,二人很豪爽的给与了帮助: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刘备开心无比,利用这批铁制作军械。三人的兵刃也是这个时候打造的。有了马匹器械钱粮,一切都好办的多:武装力量成型了,成功引起官方的认可,顺利的加入了讨伐黄巾军的官方战斗序列。



配图来自网络

故事可以这么讲,如仔细分析下,却有一些不合理之处:

第一点,张世平与苏双究竟是谁的客人?如果是刘备的,这边桃园结义才发生,他们如何知道刘备在张飞这里?如果是张飞的客人,为何从头到尾没有提到张飞?简单的说因为刘备是大哥所以全部由他来主持全局,似乎不符合常理,毕竟按照小说描述,张飞可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他的朋友如何一开始就认可刘备?

第二,这两个中山商人是贩马的,随行带着金银可以理解,带着一千斤镔铁就有点非同寻常了。要知道铁不是铁矿石,它是需要专门冶炼的高级生产资料,在乱世它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这就像现代社会一个搞牲畜贸易的公司在自己的运输车队里拉着几百吨特种钢材一样奇怪。


配图来自网络

整部《三国演义》,这两个人就出现了这么一次,宛如惊鸿一瞥,随即杳然无踪。相比糜竺资助刘备、鲁肃资助周瑜都有后续故事,这次资助显得很另类。

当然,生活中存在这样的贵人,人家帮你未必想求你回报什么。我们不排除张世平与苏双家大业大,又憎恨黄巾作乱打断了他们挣钱的节奏,索性把这些东西资助看起来还不错的潜力股刘备兄弟,权且当做自己也参与讨贼了。

可是,翻遍史书,绝大多数商人的行为都有背后的商业逻辑可寻,比如我们熟知的弦高犒师、白圭猗顿周旋列国、吕不韦奇货可居、寡妇清资助秦国,包括后来的糜竺资助刘备等,要么寻求晋身之路,要么维护/打造商业通路。张苏二人,所为何来?


配图来自网络

《三国志》里找到一段文字,大略能给这件事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三国志先主传》中说:“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重。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从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原来刘备根本不是二十八岁了还在编草鞋草席虚度年华的没落王族,而是一个很早就在当地有一定排面、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江湖人物了。


配图来自网络

《三国志关羽传》里这段记载更有意思: “先主于乡里合众徒,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什么意思?刘备是涿郡的扛把子,关羽和张飞是他的小弟。


配图来自网络

这样一来,一些事情大致能做如此推断:

张世平、苏双是贩马的贩子,少不得要打点各地黑白两道上的各路码头、山头。刘备由于自身机缘,在当地颇有些名气,二人与之熟络后出钱请他拉起一支队伍,一方面保障贩马队伍过境安全,另一方面也算一种投资,刘备的队伍保护费收的多了分些利润给这二人。后来黄巾起事,天下大乱,刘备觉得机会来了,不甘心再做涿郡古惑仔,要拉起一支正规军讨逆谋个功名,可能请二人帮忙筹措马匹、铁器、钱粮。背后有什么约定不得而知,生逢乱世,商人总是很精明的,多一重保护总是好的,于是慨然应允。


配图来自网络

当然了,无论是雇佣还是风投,我们都得感谢这两位有钱人,如果没有他们,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蜀汉核心,汉末后的历史也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配图来自网络

最后,给大家送个小福利:

下面这张图,据说隐藏了81句粤语俗语,看看你能猜出几个来:


配图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7071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