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世界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了!火药把欧洲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造纸术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传播的工具。没有四大发明,就没有现代文明!
错错错,中国古人最大的成就是创造了世界上最美观、最长寿的文字——汉字。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汉字,哪来的四大发明?
一、如果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蔡伦造纸术”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象征,也是文明传播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数千年前,当文字出现以后,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求最简便实用的书写材料。
在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刻写在兽骨及龟甲上的甲骨文,当然还有些是刻划在玉器、陶器、青铜器上的。商朝把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但是甲骨的来源很有限,而且不便携带、保存,所以人们后来把汉字刻在简牍上。简和牍是用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狭长的称“简”,略宽的称“牍”。由于一片简只能刻几个字,因此写一篇文章就要用许多简,写完之后人们再用绳子把简串起来,成为“册”。虽然做简牍的材料遍地都是,但是它们也太笨重了,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用简牍写的奏折重达一石(约一百市斤)。人们还曾用丝帛作为书写材料,它柔软轻便,易于书写,可惜量少价高,这一致命弱点使它难以推广使用。
书写材料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文明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直到东汉时期一个叫蔡伦的宦官出现。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前人的基础上,糅合树皮、鱼网和竹子等物,发明了植物纤维纸。这就是伟大的造纸术。造纸术的流传引起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它使得文化极易普及,易于传播,使用方便,更容易实现知识的积累,而随着知识的积累,科技文化才能走向更深层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迅速发展和进步。
为什么是中国人,而不是其他地区的人发明造纸术?首先,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其次,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都被灭国了,原有的文字被带进了坟墓里,入侵者的文字又很简陋,没有大量用纸的需求,也就没必要研究造纸术。
二、如果没有汉字,就不会有“活字印刷术”
中国之所以能发明印刷术,是和汉字文化绵延不断的古老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汉字发展到很高水平,书体走向规范化,普及率达到一定的程度,社会上读书人的增多,对书籍的需求量大增,是发明印刷术的社会动力。因为在这种历史环境下,手工抄写书籍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书籍的需求,强烈希望有一种快速生产书籍的工艺方法,这就促使了印刷术的发明。
汉字除了其记录语言、记录事件、描述思想的功能外,还有着极为丰富的书法艺术。或猷劲清瘦、或圆润丰满、或飘逸奔放。这些不同风格的书法字体,为印刷字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历代的雕版印刷品,也反映了书法字体的发展轨迹。但在很长的历史过程中,楷体仍在印本书中占着统治地位。
在印刷术发明前,汉字字体经历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和楷书。西周金文和战国文字都属于大篆,在秦始皇时曾对文字进行了规范、简化,称小篆。西汉时出现隶书,东汉末年出现楷书在刻版中才占了统治地位,印刷术才真正有了自己的专用字体。这是印刷术发展到很高水平的必然产物。直到今天,宋体字仍被选为书籍正文的主要字体,这是因为它的阅读适性在各种字体中是最好的。
三、如果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国指南针
商朝时期,中国人就学会了在青铜器上雕刻文字,人称“金文”。西周时期,中国人又掌握了磁铁的原理。到了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天才工匠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指南针(又称“司南”):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勺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然后在盘子上面雕刻汉字。所以说,指南针的发明离不开两大要素:汉字文化和物体磁性知识。
看了上图这个指南针,你知道哪里是南哪里是北吗?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而现代指南针是红色铁条指向N,也就是北方,白色铁条指向S,也就是南方。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指南针为什么突出南方,而西方的指南针突出北方?
上面这张图是“南”字的甲骨文写法,上面是一个记挂的绳结,下面是一个吊钟,表示演奏用的编钟。说到编钟,略懂历史的人都听说过楚国的曾侯乙墓编钟。那时的楚国占领江淮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国力强盛,文化发达,中原人就用“南”来代指楚国所处的方向。而新发明的指南针,也就跟着标注南方楚国。
四、如果没有汉字,就不会有火药
众所周知,火药是炼丹人发明的。可你想过吗?火药这么危险的化学品,如果没有严密的配方指导谁敢去做。而火药的配方不是一个炼丹人发明的,而是一代接一代道士不断试错摸索出来的。而代际之间怎么传承炼制经验?答案是写在纸上的汉字。
根据东晋道教炼丹经诀《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降生神丹方经》,道士炼丹配方中所用的雄黄、雌黄、硝石和薰陆香等粉末状药物事实上就已经包含了传统火药中“一硝、二黄、三木炭”的基本组成成份。
唐初的名医兼炼丹家孙思邈总结了前代道士的炼丹技术,写了著作《丹经内伏硫磺法》,里面记载了火药的制作方法: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
还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炼丹书(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也谈到用硫磺、硝石、雄黄和蜜一起炼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脸和手烧坏了,还直冲屋顶,把房子也烧了。书中告戒炼丹者要防止这类事故发生。
1044年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一书中介绍了三种火药配方,以不同的辅料,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不同目的。宋代由于战争不断,对火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军器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各为一个作坊,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的。希腊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火药。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汉字,就不会有四大发明,就没有现代文明。
本文由“文刀小六”原创,想要获取更多干货和趣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xbl5000.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62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