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历史,只说故事,大家好,我是讲故事的吕秀才。
上期节目,我们讲到萧衍自导自演了一出禅位大戏,从萧宝融的手里接过了南朝的江山,登基称帝建立了梁朝。
此时三十九岁的萧衍,正是年富力强,他亲眼目睹了南朝宋和南朝齐的灭亡,这赤裸裸血淋淋的教训,让他明白,只有做一位勤劳俭朴的好皇帝,才能不重蹈覆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别瞎折腾,不作死就不会死。
明白这个道理的梁武帝萧衍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这时候的萧衍又多勤劳呢?他每天三更睡觉五更起床,也就是处理公务,忙到凌晨睡觉,早上不到五点就起床批奏折,这种勤奋程度和后世的雍正皇帝是有一拼的,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啊,冬天是很冷的,这种冷的是南方特有的湿冷,皇帝萧衍每天早起工作的时候,基本都是一天当中最冷的时间,因为清晨四五点钟。
太监宫女们呢,怕皇帝冻坏了就去给皇帝加炭炉子取暖,但是萧衍却说:“这太浪费了不能加。”“那陛下用点早膳暖暖身子吧。”“不行,早膳太丰盛了,这太浪费了,一碗粗粮稀粥就行,你们记住一定要够稀够热,这样呢,既节省粮食又暖和。”“那陛下给您做件貂皮大衣吧,这样比较暖和。”“不行!这太浪费了,把朕的那件粗布棉袍拿来就行。”“陛下您那件棉袍啊,都穿了十几年了,又脏又破,还打了不少补丁,做件新的吧。”“让你拿来,你就拿来,朕穿的合适还暖和。”侍奉皇帝的人每天夜里都会见到披着破棉袍的梁武帝在湿冷的寝宫里批改奏折的场景。那只握着笔的手早已经冻裂了,肿的像个馒头一样,在这个馒头旁边的案几上摆放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稀粥。
此时,梁武帝的勤劳和节俭让很多人都深深的感动,南朝的百姓和官员已经上百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好皇帝了,但萧衍明白想要成为一名好皇帝光靠勤劳和节俭是不够的,要广开言路。于是大家就发现,在皇宫门前多了两个大信箱,这也是两个意见箱,一个呢,是为官员准备的,另外一个是为老百姓准备的。官员如果觉得自己的才能被埋没了,或者呢,认为自己更适合什么岗位就可以写信投到这里边。老百姓如果对皇帝朝廷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或者想举报哪一位贪官污吏都可以写信投到这里面。每天下午就会有皇帝专门派出的小车来把这些信件拉走,一般在十个工作日以内寄信的人就会得到皇帝的答复,甚至会受到皇帝的亲笔回信。
萧衍会经常召见一些太守、县令,这一类的中低级官员平时这些人难得有面圣的机会,给他们这机会,一是为了教导这些人好好为官,更是为了挖掘这些人的才能,通过皇帝的召见和测试,一大批有才能的小官得到了提拔任用,一些打酱油混日子的人呐也被皇帝降级,甚至是砸了饭碗。
由于没有了大规模的战争,老百姓也得到了休养生息,老百姓休养生息就会主动去干两件事,一件是种粮食,一件是生孩子。这两件事啊,对于封建时期的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粮食让国家变得富足,孩子让国家充满生机。在梁武帝萧衍的领导下,所有人都相信,南朝的盛世即将到来,甚至收复河山一统天下的梦想都可能实现。
因为此时,北魏已经在无休止的斗争中变得国力日下风雨飘摇了。这个昔日强大的鲜卑帝国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他们无力向南朝用兵,边境的战士也仅限于小规模抢劫的水平,反观南梁呢,不仅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欣欣向荣,就连文化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南北对比就形成了富对穷、稳对乱、文明对野蛮的鲜明格局。这格局啊,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南朝一统天下可不就是指日可待了吗?然而此时的南朝人恐怕都忘记了伟大思想家老子教导我们的一句话,福兮祸之所福,祸兮福之所依,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这危机的原动力啊,就来自他们无比敬仰的皇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在夺取天下之后的确称得上是一位有道明君,他的功绩大家都看在眼里,但萧衍也有一个潜藏在内心的担忧,他已经记不得自己目睹过多少次皇位更迭,多少次血雨腥风了,然而更不幸的是,从萧道成建立南齐以来,这几十年里,围绕皇权展开厮杀的竟然都是他们萧氏族人,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血淋淋事实,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他认为,这本质的原因就是彼此间的亲情冷淡,导致的不信任,如果萧氏族人都能亲如一家,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些背叛亲情的不孝子孙,比如自己正是由于当初嗑吧皇帝萧宝卷的猜疑才逼迫自己造反的,认为自己想通了这一切的梁武帝,决定要用崇尚宽以待人的儒家思想来治理这个国家,特别是对待自己的萧氏宗族。
伴随着梁武帝推崇的儒家思想一大批自己的兄弟子侄被封为了诸侯王,这和当年司马炎的封王类似,虽然规模没有司马炎大,但是萧衍的封王更加实惠,因为这些诸侯王兵马更多、土地更广、实力更强,而且很多受封的宗室皇族还在朝为官,甚至官居要职,皇族没有想到,皇帝对待他们竟然如此宽厚,既然皇帝对自己这么好,那自己就一定要好好报答皇帝吗?不是,很多得了皇帝封赏的宗族皇室都没有念皇帝的好,他们甚至认为这是皇帝萧衍用的收买人心的招数。
当然呢,他们此时还没有反心,毕竟日子过得还很舒服,但他们打心眼里认为,皇帝好说话,即便自己干了什么出格的事和蔼可亲的皇帝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梁武帝萧衍的六弟萧宏,在哥哥的关怀下萧宏此时已经是临川王了,但就是这位深得皇帝哥哥宠爱的弟弟,却让哥哥失望彻底了。
话说有一天,皇帝萧衍和往常一样在加班处理公务,一封奏折让他有些为难,这奏折是弹劾自己的六弟萧宏窝藏人犯的,而且呢,证据确凿,按照朝廷法律,这是要废除王位下狱受审的,怎么办呢?萧衍立即给自己的弟弟下了一封诏书,召弟弟进京解释,得到皇帝哥哥的诏书后,萧宏十分忐忑,他认为自己此行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但是皇命难为啊,于是呢,就硬着头皮去见皇帝哥哥。
大殿之上,临川王萧宏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他却一直在哭诉,自己如何思念哥哥,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哥哥别夺走自己的王位,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皇帝哥哥比他都伤心,感动的不行的皇帝认为,弟弟之所以干出这种事就是因为离自己太远,离恶人太近,这件事本身不是弟弟的错,那处理的结果就是临川王萧宏要写一份检讨,一定要深刻。没过多久,皇帝萧衍决定,让弟弟留在京城当官,封个什么官呢?太尉骠骑大将军。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这不就是赤裸裸的任人唯亲吗?用咱们东北话说不就是护犊子吗?梁武帝为了亲情,连朝廷法度都不顾了,这个结果是弟弟萧宏也不曾想到的,那得到皇帝哥哥如此庇护的萧宏会怎么做呢?他变得更加肆意妄为了,京城之中没被他欺负过的人,简直就是稀有动物,朝臣们也是敢怒不敢言,皇帝天天加班也没有机会听到这些。
直到有一天,萧宏玩一把大的,他和皇帝哥哥萧衍的长公主谈恋爱了,侄女儿和自己的亲六叔谈恋爱,这可是乱伦呢?不仅如此呢,他俩还密谋杀死皇帝夺取天下,勤劳的皇帝萧衍直到在寝宫发现了刺客才恍然大悟,当他得知事实真相后,他惊呆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的弟弟要联手杀了自己,按照正常的逻辑啊,皇帝一定会杀了他们,最起码也是贬为庶人,但萧衍在处死刺客之后,只是罚长公主闭门思过,把弟弟降级,羞愧难当的长公主在后宫自尽而死,这个六弟则是死皮赖脸,而且无比潇洒的活到了五十多岁。就当梁武帝萧衍被弟弟和女儿折磨的身心俱疲之后,他的二儿子又在他心灵伤口上狠狠的撒了一把盐。
萧衍的二儿子不是他的亲儿子,是那个磕巴皇帝萧宝卷的儿子,当年萧宝卷被杀后,宫里的妃子们也都被萧衍没收了,这其中就有一个漂亮的吴妃,对于吴妃而言呢,跟了萧衍应该是他这辈子最明智的选择,因为萧衍不但宠爱他,而且此时自己已经怀孕三个月,这买一送一的事啊,萧衍不但认可,还对她更加关心照顾,吴妃跟了萧衍七个月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大家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是萧衍对待这个孩子却视如己出,他尽了一个父亲,应尽的全部义务,慢慢的二皇子萧综长大了,父亲就封他为豫章王大将军对他寄予厚望,但几乎是一瞬间就发生了一件改变一切的事件,他的母亲吴妃因为失宠,竟然向儿子萧综说出了他的身世。
萧综不曾想到对自己百般呵护的父皇,竟然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但此时萧衍却并不知情,不久,边境出现了北魏骑兵挑起的小规模战争,萧衍决定让自己的二儿子去历练一下,他亲自送二儿子出征,望着在自己期待目光中率军远去的二儿子萧衍,应该也在盘算着啊等这小子回来朕要给他什么封赏好呢?
得知自己并非皇帝亲生的萧综认为自己不会再有前途了,别说将来继承皇位,就连活下来都不好说,于是他率军叛逃投靠了北魏,萧综在北魏改了名字,当了大官,还娶了北魏公主当上了上门女婿,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梁武帝萧衍愤恨至极,他褫夺了萧综的封号,将吴妃贬为庶人,但后来,北魏出现了战乱,梁武帝却又惦记起了这个背叛自己的儿子,他担心萧综受到伤害,就命人带着萧综儿时的衣服和玩具去找萧综,他想用亲情劝自己的儿子回来,那里太危险了,但萧综却坚定的拒绝返回梁国,并且砸碎了儿时的玩具,烧毁了儿时的衣裳,以这种最绝情的方式让萧衍感受到了一把世态炎凉。
得知这样的结果,萧衍涕泪横流,后来,萧综在北魏的战乱中惨死,萧衍也是痛断肝肠,他命人潜入北魏将萧综的尸体从坟墓中盗回送到建康,并且恢复萧综的豫章王大将军的名份,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
讲到这里啊,我的心情也很不是滋味,怎么说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吧,经历了一次次的背叛,梁武帝早已是身心俱疲,他想找一种心灵的寄托,于是,梁武帝萧衍便与佛教结缘了。
那么,开始笃信佛教的梁武帝又会有哪些精彩故事呢?与之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使用探心猫APP,听更多好故事,学更多好知识,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39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