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突破13项技术壁垒!他们研发的产品助力失能人士重新站了起来

突破13项技术壁垒!他们研发的产品助力失能人士重新站了起来

(央视财经 《创业英雄汇》)在《创业英雄汇》录制现场,节目刚刚开始,投资人高鹏就被“绑”上了,难道是因为性子急,需要控制一下情绪?其实这是对中风后遗症的真实模拟,在肢体不听“指挥”的情况下,步履维艰,确实“太难了”。创业者贺琛带来的项目“康复治疗机器人”,据说可以让运动功能障碍者恢复机能,它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贺琛介绍说,我国目前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肢体残疾超过2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4400万。理论上,90%的患者是可以通过康复治疗来恢复运动能力的,但国内康复医疗产业的发展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不仅缺乏大量优秀的康复师,高端、智能的康复医疗设备同样缺乏。

贺琛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读书期间一直从事外骨骼机器人控制、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等技术的研究。在脑电、肌电、光纤的特征提取、模式识别及相关机器人控制领域发表论文12篇,授权专利28项。贺琛还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资助,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赴英国进行先进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在业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4年,贺琛带领团队参加了航空工业集团内部的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了第一名,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考虑科研成果转化,将科创赋能于实业。外骨骼机器人产业化成为了贺琛团队研究的课题,医疗、服务和军用机器人领域都对这项技术有着高度需求。

2017年的一天,贺琛和团队走进了陕西的一家康复医院,第一次看到在一个数百平米的治疗室里坐满了康复患者,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痛苦让他们的人生黯然失色。患者们排着队,使用一台国外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设备做康复训练,有一位中年女性在机器人上自己站着走起来的时候,留下了兴奋的泪水,那是她生病3年以来,第一次在机器的辅助下像正常人一样站着走起来,看到这一幕,贺琛和小伙伴们被深深地触动了。从医院回来后,贺琛就下定决心首先做康复医疗领域的机器人产品,也是这段经历一直激励着团队,一定要做真真正正中国制造的高端医疗设备。

2017年8月8日,贺琛正式成立公司,将航空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入传统康复医学领域,结合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技术,搭建了康复云平台,实现治疗-反馈-评价的闭环康复过程。 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团队突破了13项关键技术壁垒,首次在仿人机器人领域实现了末端柔顺阻抗控制,完成了2450个部件的结构设计,并且符合高安全和高可靠要求,每个关节精度都为0.1度,犹如为患者量身定制的衣服,更贴合皮肤,贴合间隙控制在2毫米,3个核心控制器保证了机械设备安全运行,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成为国内领先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的出现将使得康复师紧缺的状况得到缓解,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我们创业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使命感,就是用奋斗和汗水换回患者的希望和新生”, 贺琛说,“创业的意义不在于企业估值,而在于创造社会价值。”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周五21:48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创业英雄汇》

本期编辑:邵冠豪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3328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