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乙肝到底是否能够喝酒的回答只有一个——绝对不能!
对于很多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来说,饮酒是一大禁忌,最好滴酒不沾是对身体最大的负责,但是很多人只知道不能喝酒,却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喝,喝酒到底会对肝脏造成多大的损伤?
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乙肝患者为什么不能喝酒?
一.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酒精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体内,主要在小肠被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其中90%的乙醇在肝脏中代谢,剩下的10%随尿液或者呼吸排出体外,肝脏是乙醇代谢的主要器官。
乙醇首先经过乙醇脱氢酶、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氧化为乙醛。
进入微粒体内的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酸,最后乙酸被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长期饮酒会使肝脏产生过多的乙醛,导致肝脏线粒体的功能障碍,线粒体损伤使乙醛代谢降低,导致乙醛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肝脏线粒体功能进一步降低。
除此之外,乙醛还会导致神经紊乱、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等。
过量的摄入乙醇,还会导致脂肪肝的形成,据统计,正常人每天饮80~120克的白酒,持续10年以上,90%的人都会出现脂肪肝。饮酒的量越多,时间越长,肝脏脂肪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乙肝患者,本身肝脏的解毒能力就弱,如果大量饮酒或者长期酗酒对肝脏就是1+1>2的双重打击,甚至会使病情向肝硬化、肝衰竭的方向迈进,饮酒对肝脏的打击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乙肝患者在饮酒的问题上最好做到滴酒不沾,免得对肝脏的损害越来越严重。
二.酒精对肝细胞的损伤
酒精不仅会抑制肝细胞的再生,还会影响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肝细胞有很强的的再生能力,尽管乙肝患者的部分肝细胞受到损伤,但是正常的肝细胞还具有再生能力。
酒精会影响正常肝细胞的再生能力,进一步加重肝脏的受损程度。
酒精对肝细胞的抗病毒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会使肝细胞的抗病毒能力明显减弱,在肝细胞中复制的病毒越来越多,可以更容易的跑出来感染更多的新的肝细胞。
而嗜酒的乙肝患者或者乙肝携带者病毒复制的能力往往很高。
由此可见,酒精对乙肝患者的伤害有多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3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