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有点无端,教育正在把越来越多的人携裹进焦虑。
的确,这种焦虑有商家在浮泛地刻意制造;但是,在根本而切实的学习效果方面,不也有人刻意回避吗?这种刻意回避更是一种比焦虑更严重的危险行为。
问题越来越多,办法越来越少。
不算那些陷入迷茫的人,教育场中,那些最有责任感的人在等,在忍,在挨,在痛,在伤……
无能为力的时候,要想一想方向对不对,并且要明白,肯定不是小的方向。
——有多大呢?在很多时候,这种方向的谬误,大到相反。
也就是说,当竭尽全力却又难有作为,就不要再穷形尽相地“钻研”如何实施教育,而应该思考为什么“不能教育”。
我们的现象往往是,社会各方面、家长自身,从形而下的条件和个人短期利益出发,无休止地让孩子“学习学习学习”,老师们也只好有意无意地随之起舞。
可是,生活呢?那可是学习的目的并且又是学习的土壤啊!
目的不明,谈何动力;没有土壤,就没有生长。
所以,我们的教育,首要的问题不是如何“要我学”,而是要回到土壤——生活。
或者就叫做回到初心,道理很简单:教育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而不是让生活迷失目标和意义。
拥有土壤,才拥有所有生命成长的美好可能。
历史的经验和现实也都证明,有了丰富、真实和深刻的生活,社会的教育自有其生态,孩子的学习本不成问题。这种生活里面有学校和家庭对孩子孜孜以求的“我要学”。
说到底,即使没有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社会性的活动,人的首要目标也是生活,并且要尽可能生活得好一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13572.html
赞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4岁男童被6家幼儿园劝退,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等娃上学操碎心
« 上一篇2019-12-10 05:22:38
盐亭华宸国际学校举行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下一篇 »2019-12-10 06: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