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是真懂?还是你以为你懂?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是真懂?还是你以为你懂?

父母这个岗位,是所有的职业里唯一没有岗前培训的职业。可他却又是最最重要的岗位,并且是一辈子在岗的职业。

目前社会上关于问题小孩的事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各种叛逆、上网成瘾、早恋、不上学等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发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为人父母,我们应该要反思了,可以问自己下面的四个问题:

1、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2、我们给孩子的是他真正需要的吗?

3、还是我们认为这是孩子所需要的,甚至只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呢?

4、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从社会上发生的很多问题孩子的案例里会发现一些规律:很多孩子都是学校里面很优秀的学生,也不都是书呆子,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都是家长眼中的宠儿,孩子心中向往的学霸,未来走向社会的精英,可是有不少孩子都走向了深渊。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孩子获得再大的成就,都不一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家长已经被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给绑架了,80%的家长都在随波逐流,真的没有深入思考过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只是看到表面的现象,觉得别人的孩子是这样的,我的孩子也得这样,很少去关注和关心孩子这样到底快不快乐。

在此,我呼吁家长们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永远都放在第一位。

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要包含哪些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孩子?

1、相信孩子

每个孩子最需要的是相信。有些家长就觉得这个很简单,我一直很相信孩子啊,我们真的相信孩子吗?相信孩子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如果说你连孩子都不相信,那么你肯定就会怀疑他、指责他、要求他,你就没有办法做到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其实我们过去经常不相信孩子,经常挑孩子的毛病、指责孩子,我们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优点。我们会怀疑孩子今天是不是又早退了?作业是不是又没有完成呢?是不是又在偷懒呢?是不是又在说谎呢……

你的怀疑、指责让孩子认为什么都是我的错。所以孩子就从父母的怀疑指责开始,慢慢的累积情绪,一点点的形成内心的坚冰,并越积越厚。然后就慢慢的不跟你说话了,放学一回家直奔自己的房间把门一关,自己做自己的,吃饭就出来,吃完又进去。看到孩子这个样子,父母的心都凉了,就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没良心呢?我对你这么好,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还是这样呢?真的是白养你了……

父母希望通过指责、打骂让他良心发现,反而却让孩子把自己包裹的更紧。因为你的指责和打骂就像刀一样,你用刀去砍孩子内心的坚冰有用吗?坚冰能用刀砍开吗?

父母都是砍不开坚冰的,因为冰块要用温暖来融化。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可是我们家长都忘了,导致越砍越厚,最后孩子可能都不愿意上学,离家出走了。这些都是我们家长在孩子13岁之前不懂得教育,而带给孩子的伤害。相信孩子真的太重要了,我们一定要相信:任何生命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绽放自己,这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生命的天性。

2、挖掘孩子独特的天赋

很多的父母都拿着孩子最差最烂的一面,去跟人家一拼高下,从而让孩子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厌学。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天赋,不要以你的观念去让他学什么,而要发现他天才的那一面,然后重点去培养。鱼就不应该被迫去爬树,它的天空在海洋!

3、让孩子自我决定和自我负责

给孩子找到一个能够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任的感觉,并当孩子做到了他所承诺的事情,你一定要及时的去肯定他。

“爸爸和他的孩子——女儿——在一块草地上玩耍,他背着她的背带。”

4、融入孩子

孩子在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我们要去挖掘它、满足它。当孩子大了,我们就更应该要融入到孩。怎么融入呢?同频

如果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你的频道是在中央6台,孩子的频道是在金鹰卡通,你们俩不在同一个频道,那么他说的话你听不见,你说的话他也听不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鸡同鸭讲。所以沟通的双方要在同一频道才能够听懂对方在说什么,这就是同频。

所有沟通首先都是要先同频,再去说其它,不管是工作上、生活中、还是教育中都是这样,这就是调频沟通。只有家长从中央6台转换到金鹰卡通,才能听懂双方在说什么。我们要学会怎样说,孩子才愿意听,我们怎样去听,孩子才愿意跟我们说。

然后就是跟孩子一起玩,跟孩子成为朋友。

跟孩子一起玩他会很开心欢喜兴奋,这样我们就很快的融入到孩子之中,融入之后我们就跟他成为一体了,就像真的好朋友一样。最近我家两女儿就经常同我说:“妈妈,你是我们的妈妈,也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听到后这话后我很开心和自豪,就会回她们:“哇,真的呀!太好啦!宝贝们妈妈好开心能成为你们的朋友。你们也不仅仅是妈妈的宝贝,也是妈妈最好的朋友。我们是最最好的好朋友啦,以后可以相互说悄悄话、分享小秘密喽”!

我是新入头条号的小白,希望大家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0297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