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朝一寺庙中,过路妇女离奇失踪,监察御史只凭一张白纸擒获真凶

明朝一寺庙中,过路妇女离奇失踪,监察御史只凭一张白纸擒获真凶

现在科技发达,刑侦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尤其一些专用的检测设备更是能快速提取出犯罪嫌疑人的证据,使办案的效率也大大提升。

但在古代并没有那么多先进的设备,更多的是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

本次我们要说的则是明代文献《皇明诸司公案》中的一个案例,过路妇女离奇失踪,监察御史只凭一张白纸擒获真凶。

案情开始

案情发生在明朝万历二十三年,福建延平府永安县,有一户曾姓人家,男人叫曾节,妻子为甘氏。

这一日,甘氏的母亲病重,便派人来叫甘氏回娘家探望母亲,甘氏听后便急急忙忙赶回家中,却不想对于曾节来说,这一走便是永别。

甘氏回到娘家侍奉母亲三日余没有回来,而曾节母亲的寿辰即到,曾节便写信给甘氏让她回去贺寿。

在古代给婆婆贺寿也是每年中的一件大事,儿媳自然不能缺席,甘氏的母亲便让儿子甘尚送姐姐甘氏回去。

不曾想走到半路,甘母又病重起来,急派人找甘尚回去。这时甘氏只能劝弟弟甘尚回去侍奉母亲,并说这里离婆家只有五里路,自己能走回去的。

甘尚见状,心下也是着急,一想光天化日之下也不会有什么差池,权衡上下,只能让姐姐甘氏自己回婆家,自己则急冲冲奔家而去。

离奇失踪

而曾节在家等了一天也不见妻子甘氏回来,第二天便亲自到岳母家接妻子,未曾想甘氏根本不在家。

看到匆匆而来的曾节,甘尚顿时起了疑心,他说自己已经把姐姐送回,只是半路母亲病急才让姐姐一人回去,应该早就到家,怎么会没人呢?

曾甘两家便争吵起来,最后都怀疑对方害死了甘氏,最后两家把案件扯到了公堂。永安知县姓曹,曹县令接报后升堂审案。

曾节说:“节娶甘氏,结发为妻。因岳母病,节妻归宁,已经四日。狠舅甘尚送归,半路径自回家。妻身至今并无下落,非伊谋害,人在何处?乞严究根因,有无送归,是否谋害。生断还聚,死则收骸,庶命不冤,王法不乱。”

甘尚说,“状告为矫命赖饰事:尚姊甘氏,嫁恶曾节。琴瑟不和,累致反目。前归看母,随即送回。因何触怒,节私打死,沉匿身尸,反赖未归,希图掩饰。大路步回,众目共睹,安得诬陷未归谋害?乞究死根因,寻尸下落。死得雪冤,民不遭陷。泣诉。”

两家各执一词,分别又找出送人回家,和不见人回家的证人,一时间案件无法审判,曹县令只好把曾节和甘尚当作嫌疑人关押起来。

沉冤得雪

案件过了半年,监察御史韩邦域来福建巡视,发现这个案情蹊跷,便追问详细案情,他又问道,回家的路上是否有岔道,手下回答,还有一条通往高仰寺的路。

韩邦域便派卧底潜入寺内打探究竟。

卧底进入寺后,很快讨得寺内两个和尚的喜欢,甚至把以前用的下人都冷落起来,让下人心生不满。

卧底见状上去与下人拉关系,从下人的口中最后套出话来,原来甘氏是死于寺内的这两个和尚之手。

甘氏当天走到岔道时,不知道往哪条路走,便遇到这两个和尚,结果和尚把甘氏骗到寺中侮辱至死,怕暴露自己的罪行,把甘氏最后埋到寺内的一棵树下。

当韩邦域知道案情的真相后,便导演了一出“鬼告状”的戏码。

天色将晚,大殿内也暗了下来。突然一个蓬头垢面,看不清面目的人闯进来,拿着状子跪在案前告状。

韩御史命人接过状子,在灯下高声读道:“告状妇甘氏,状告为强奸杀命事:氏往母家看病,弟甘尚送回,半路先归。冤遭凶僧真聪、真慧错指路程,哄至高仰寺,强扯入奸,轮夜淫污。经月染病,夜行缢死,埋尸后园枯梨树下……”

而别人接手这张状纸看后却是白纸,更觉得离奇,殊不知这张状纸本就是韩邦域自己所写,当然能背诵下来。

之后韩邦域派人到埋尸地点果然挖到了尸体,与“鬼状纸”所说无异,面对人证物证从俱在,两个恶僧无法再辩解,最后认罪伏法。就这样监察御史只凭一张白纸擒获真凶。

小结

这种方法虽然有“诱供”嫌疑,但在古代没有监控,更没有先进的检测设备的情况下,智取未尝不是一种极佳的破案方式。

其实这样的方法变通一些也是可以用在其他事情上,有时候人的思维往往会局限在一种模式之中,只有触类旁通才是王道。

参考资料:《皇明诸司公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8980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