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一向唯唯诺诺的台教育部门负责人为何敢打脸蔡英文?

一向唯唯诺诺的台教育部门负责人为何敢打脸蔡英文?


台湾《中国时报》8日刊发“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撰写的文章说,蔡英文日前出席青年论坛,脱口而出“高中学习历程档案不利于弱势生”,不只引起教团抨击,台当局“教育部长”潘文忠更为此亲上火线灭火,强调“12年国教”和“111考招新制”皆强调适性扬才,反而更有利于偏乡及弱势学生。对蔡当局高层一向唯唯诺诺的“教长”,这次居然敢打脸蔡英文,各界都很好奇,是谁借给他的胆子?

事实上,除非重新检讨“108课纲”,“学习历程”已退无可退。因为此次课纲强调“减少必修,增加选修”,减少了必修学分。必修学分减少,教材量减少,难的单元摆不进来,老师不能教,大考也不能考,学生程度一定下降。外界不停质疑这一点,台当局“教育部”就把“学习历程”端出,信誓旦旦指“学习历程”将占申请入学比重50%,用来把关学校增开的各种“选修课程”一定会来真的。

但当家长提出资料公平性、造假可能性、隐私外泄、大学端不可能细查等问题时,“教育部”又无法招架,只得淡化“学习历程”的重要性,把它从一阶段的筛选标准改成二阶段的筛选标准。这一次,连蔡英文都认为学习历程档案不利于弱势生,那是否“108课纲”得重新检讨?

如果重新检讨“108课纲”的“减少必修,增加选修”,就得重新检视“国英数社自”被减少的时数及教材。于是“国文科”被删去的经典古文及文化教材,历史科删减的中国史又得端回桌上讨论,“潘部长”想到这点头皮都发麻了,怎能不立刻跳出来呛回去?他是在提醒蔡英文:你不能打脸自己呀!

那天蔡英文换了位置,听到学生心声,站到庶民角度,立刻懂得“学习历程”的仓促及荒谬。因为学校的兵荒马乱、补习班的磨刀霍霍、家长的忧心如焚都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教育部”各种补救措施则是可望不可即的天边彩虹。但如果完成“去中国化”的教育才是执政者的最高利益,那么所有“不利弱势”、“不利竞争力”立刻选择性地视而不见了,蔡英文的“庶民反应”也瞬间被竞选办公室澄清为“执政语言”:蔡关心的是弱势生的“学习历程”,并非“学习历程档案”。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果真是民主常态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8053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