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华,作为粤语栋笃笑的一代宗师!他的名字足以媲美周星驰,他嬉笑怒骂鬼马得意数十年,江湖人封“子华神”。曾经有多少人因为他的几句话而捧腹大笑,因为他精彩的演绎把生活的烦恼压力都抛之脑后!如今59岁的他不会再走上舞台了!
有人说,我们欠星爷一张电影票,欠子华神一张入场券。
前者不再上银幕,后者不再现舞台。
去年7月,红馆座无虚席,一声多谢灯光渐暗,黄子华深深一鞠躬,宣布退休,“金盆啷口(漱口)”。
黄子华可谓大器晚成,他的前半段人生是艰苦的,但他熬过来了,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他曾经想做一个好演员但是事与愿违!被人们称为“票房毒药”!30岁之前都没人看好他,一事无成、星途黯淡。
1990年,黄子华决定告别演艺圈。但他心有不甘,一口怨气如鲠在喉,死不瞑目。
他豁出去,呕心沥血九个月,将这一路心酸血泪怀才不遇写成第一场栋笃笑——《娱乐圈血肉史》。
这是他为30年表演梦,准备的一场葬礼。
在国外,这种形式的表演被称为“stand-up comedy”,他失眠了一整晚,决定改名为“栋笃笑”。
苦无资金,他自掏腰包,没有宣传,他晚上跑到马路边拉横幅,白天去银行门口贴海报,自己印门票到大街上兜售。
那一晚,他紧张到手心出汗,忐忑不安地从后台走出来。
灯光打下来,300人的小剧院,全场爆满!
30岁,告别作变成了成名作,九个月,烂石头熬成了舍利子。
黄子华一夜爆红,全城热议!一个人,一支麦,两个小时,没道具、没配乐,单凭一把嘴。他细数跑龙套不为人知的辛酸凄楚,他将自己六年来伤疤狠狠撕开,有血有肉。
1990年到2018年,28年间黄子华做了24场个人栋笃笑,从300人小剧院做到上千人的体育场,再到上万人的红馆。
他说社畜的心声:
“我好喜欢上班呀!”
你说不是鬼上身,怎么会讲得出这句话?!
他笑过度化妆:
卸了妆我还认得你,叫化妆。
卸了妆我不认得你,叫乔装。
数不尽的金句,让人拍烂手掌,笑到肚痛。
时来运转,黄子华不仅一跃成为栋笃笑的一代宗师,更从票房毒药变成收视补品。
2000年,一部《男亲女爱》创下TVB史上最高收视50点纪录,几十年来独孤求败。这个和“小强”结拜兄弟的男人,成为了广大社畜的知音人。
他有运气更有骨气。
在颁奖典礼上,他对日本童星原岛大地说:“你回去后请告诉日本人:钓鱼岛是中国的。”
台下掌声雷动,黄子华一人神情严肃,直视屏幕,不怒自威。
香港作家黄碧云曾说:“看黄子华栋笃笑,像看斗兽——惊心动魄的残酷,难得是众人都笑得出…我知道黄子华凄凉的日子,都在他的笑话里。”
谁曾想到这个在舞台上幽默鬼马,在银幕上嬉皮笑脸的“子华神”,是一个抑郁症患者?
2001年,他和秦海璐、蒋雯丽合作了一部《非常公民》,他演溥仪。
为了角色,他绝食减重20斤,形销骨立。拍摄时正值东北天寒,黄子华穿着棉袄藏着厚厚的浓云底下,一下子老了几十岁。
他入戏太深,患上了抑郁症,夜幕降临就无故大哭,哭倦了就睡,睡醒了就哭。早上五点,顶着红肿的双眼,继续赶戏。
比起《末代皇帝》里的尊龙,黄子华的溥仪少了贵气和诗意,他枯萎得只留一具躯壳,红尘入眼,流沙葬身,万般不自在,真龙难飞天。
后来他谈起这出戏,说道:溥仪,这一辈子都身不由己。
这时,才发现黄子华大病一场,却开出了无数良方。那些爆笑的桥段和妙梗,原来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用苦痛和眼泪熬出的药汤!
笑,从来不是人生解药,只是缓兵之计。
要面对的始终都要面对,难放下的依旧难以放下,成年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总是笑着笑着就泪流满面。
但重要的是,不要失去大笑的力气。
但生活多难,都要说一句:请你好好放低。
黄子华的人生是多么的励志,愿你我都能从他身上学会如何面对生活给予的磨难与挑战,学会如何笑着活下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7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