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业内曾流行过一句话,"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谁掌握了货币铸造权,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虽然美国没有直接掌握石油,但凭借石油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美国间接掌控着世界金融和经济体系。不过,最近欧洲致力于打造新的国际结算体系,正给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带来潜在的威胁,日前该体系再添6国,呈现星火燎原发展之势,或重写国际货币格局!
1、美国金融结算系统有多厉害?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1月29日,比利时、丹麦、芬兰、荷兰、挪威和瑞典等欧洲6国发布了联合声明,声明表示,为了维持与伊朗的正常贸易,它们将加入"贸易往来支持工具"(INSTEX)结算机制,这意味着INSTEX的欧洲成员国将达到9个,使用的规模和范围将大幅扩大。
据悉,今年初,德国、法国、英国成立了一个叫"INSTEX"的机制,决定不使用美元,而是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实现对伊朗石油的进口,以及将产品和服务卖给伊朗,而这一做法是为了避免当前国际结算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今年以来,美国限制任何国家和企业与伊朗进行经贸往来,还发出了警告,称对违反的组织给予惩罚,比如无法使用美元的国际结算通道、资产受到冻结等等。而美国之所以拥有这样的权力,是因为美国掌控着负责国际金融结算系统的组织——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
SWIFT是一个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超1.1万家金融机构的国际银行结算组织,比如在国际贸易中,各进出口商依靠各自的国家银行来结算货款,这些货款需要在不同国家银行账户中流动,而SWIFT就扮演了这个中间结算的媒介。如果SWIFT将某家金融机构排除在外,那么这家银行就失去了与全球金融机构联系的可能,这个组织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伊朗的金融机构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2012年,伊朗的核工业成为众矢之的,有4家伊朗银行受到SWIFT的惩罚,被"踢出"国际银行结算系统,这相当于控制了伊朗资金的流动,最后伊朗与多国达成了众所周知的核协议。
2、INSTEX将动摇美国强大的基础?
如今,美国想用老方法再次让伊朗就范,但没想到,昔日的好友站在了伊朗这边,并谋划起绕开美元结算的体系。对于使用新结算体系的双方而言,贸易将能够得到正常运行,不受到干扰。更重要的是,这个体系带来的意义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这意味着国家间可以不通过美元进行贸易,美元在国际贸易发挥的作用可被"替代",这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带来冲击。
本来,世界对于英法德三国建立的新结算体系不抱太大希望,因为交易范围太小,再加上美国或许不会任由壮大,因而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表现给美国看的态度。但恰恰可能是美国的轻视,这个INSTEX正在不断壮大,参与国再添6个,这也说明INSTEX大概已经成功试运行,并获得了越来越多欧洲国家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今年7月初报道,法国当时预期,欧洲有望在数天内经由与伊朗的特殊贸易结算机制完成首笔交易,并绕过美国干扰。
在欧洲6国加入后,可能还将有更多的欧洲国家对INSTEX抱有信心,并做出加入的选择。而且,英法德已经表示,对俄罗斯等国也表示欢迎。那么,这对美元而言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如果很多国家、甚至石油大国都开始不用美元,那么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恐怕会荡然无存,无论是对美国的竞争力、还是经济发展都将带来打击。
美国经济强大的重要基础是美元作为国际通用货币,凭借印刷和输出美元的优势,美国通过消费他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就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当国家缺钱的时候,美国继续借新债还旧债,维持债务经济正常运转。
一旦经济危机来了,美国采取降息、量化宽松等方式,向国际市场大量"放水",将化解危机的代价转由各国分担,比如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凭空"印钞"3万多亿美元。
一旦实现经济复苏,美国就实施加息的方式,吸引海外资金大幅回流美国,助推美国经济繁荣;同时造成新兴市场国家面临严重外储流失,货币汇率出现动荡、甚至触发货币危机,导致经济发展困难,留下一片烂摊子。可以说,美元不仅是美国维持经济活力的重要工具,还是坐稳世界第一大国的"法宝"。
3、欧洲为何要走向"对立面"?
现在,由欧洲多国推动的以欧元计价的结算体系走到世界舞台,无疑会对当前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带来威胁,未来有可能动摇美国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在外界看来,欧洲国家的举动非常"大胆",有可能引起美国的反噬,那么欧洲为什么要冒那么大的风险呢?
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储量国,在伊朗石油被限制交易之前,伊朗是欧洲石油的重要供应来源之一,出口欧洲的石油占到总出口的近四分之一,而不让购买伊朗的石油,对欧洲的原油供应将带来不利影响,这损害了欧洲的利益。
而且,美国限制伊朗石油交易,还有一层目的是让欧洲买美国的石油,掌控欧洲的能源供应。自页岩油"革命"后,美国原油实现大幅增产,2018年产量高居世界第一。美国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积极扩大石油出口。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最新数据,美国9月石油出口量超过进口量,70年来头一次成为石油净出口国。不难看出,美国正在加大石油出口,而欧洲市场自然成为美国的目标市场之一。
不过,美国打错算盘了,欧洲并不想购买美国石油,因为这等于将能源安全交到美国手上。因此无论如何,欧洲都要维持与伊朗的石油贸易,破除美国的能源控局。
客观上,欧洲国家建立INSTEX,也是维护它们在伊朗当地大量的商业利益,比如率先发起INSTEX的英法德都在伊朗有大量的投资。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石油公司就因为退出伊朗能源项目而损失巨大。
上文提到,由于掌控国际金融交易系统,美国可以对全球的金融机构实施"截断",从过去的伊拉克到现今的伊朗,相似的经历仍然让不少国家捏了把汗,而这一次在总算落到欧洲国家的头上,它们开始看清美国的真面目——为了自己个人利益不顾好友利益,因此欧洲国家纷纷走上了摆脱对美元金融结算系统依赖的道路。
事实上,欧洲国家也意识到将经济利益与美元进行"捆绑",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风险,随时有可能再次被美国拖下水,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欧洲经济尚未完全恢复。
来到2019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阶段,美国庞大的债务量再次引发关注。11月上旬,美国国债总量突破23万亿,创下历史最高,叠加居民和企业债务,美国总体债务量达到50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60%,即债务增速比财富增速快1.6倍,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对于欧洲国家而言,无论如何,都要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结算体系,从而减轻美元对它们经济的风险。
4、世界如何实现"去美元化"?
而在"去美元化"的道路上,欧洲国家并不孤独,许多国家都在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贸易采用多种货币计价和结算
近年来,多国都尝试在贸易结算上"去美元化",这当中俄罗斯最成功,并得到多国响应。自2018年底以来,俄罗斯对金砖五国的美元出口结算下降近三分之一,至40.6%,卢布和欧元交易分别上升至23.1%和30.7%;而在俄罗斯和欧盟贸易中,欧元结算份额也在一直增加,欧元目前占比为42.3%,而美元占46.6%。
今年10月初,俄罗斯还与土耳其签署了本国货币结算协议,推动在俄罗斯和土耳其增加并逐步转向使用本国货币结算,并建立相应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以及增加本国货币对两国商业实体的吸引力。
(2)推动国际货币格局变化
由于"硬通货"的地位,美元成为国际重要的外汇资产,许多国家也都在试图增持非美元资产,而在增持的国际资产中,人民币计价资产增幅表现突出。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已有38个国家通过本币贸易或互换的形式持有人民币。另有统计显示,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计价的外汇资产增长了17%,相比之下,英镑增幅8%、美元增幅3.5%。
在人民币资产增幅较快的情况下,全球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比重却是在下降,达到62%,与一年前相比下滑了0.76%,而这一切的变化有赖于作为贸易和投资的人民币在加速国际化,也就是说,如果全球达到一种共识,推动一种新的国际交易货币出现,比如人民币具备定价国际石油的作用,那么这将有助于全球"去美元化"。
随着美国大肆滥用美元带来的权力,危及世界的利益,加入到"去美元化"的队伍将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尽管这是一条漫长艰辛之路,但这将是全球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这条路将通向何方,值得继续关注和期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7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