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内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一味逼孩子“活泼”

“内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一味逼孩子“活泼”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上周六在小区门口碰上了一位年轻妈妈,她有个今年六岁的小男孩可可。可可妈妈见着了我便说起她因为孩子性格不活泼不合群正愁着有什么解决方法。

"就举最近的例子吧,昨天带他去公园那里跟同事的孩子一起玩,他们的年纪都一般大小,大家堆沙子玩玩具,打打闹闹玩得不亦乐乎,连走的时候都舍不得离开。就我家的孩子,别人叫他去玩的时候总是躲在我身后,只顾着摇头,闷声不作响。老师也跟我们反映说孩子在学校也不爱参加团体活动,小朋友们三五成群玩得正开心时,他却一个人在角落里发呆或者看书做着自己的事。你说我家的孩子怎么就跟别人不一样呢,这长大了可得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他变得活泼外向一点?"

我苦笑道:"可可妈,孩子的性格内向外向是天生的,我们怎么可能更改呢?"

孩子的内向源于天生,孩子内向≠没出息。

诚然,类似可可妈这样的困惑我常常碰到过此类的倾述。家长们习惯性地排斥内向,却不意识到性格不同于兴趣爱好,他们在孩子生下来已注定他是什么性格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Carl Schwartz和同事们进行了长达20年的纵向研究,发现内向和外向的分野从婴儿时期就已经体现,甚至可以说是天生的。在2岁时表现的内向的孩子,在成长到22岁时,面对刺激仍会显得拘谨。

外向的孩子因为比较擅长交际、能说会道,待人热情而更容易得到他人喜爱。所以在课堂上爱表现的孩子常常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也会比较倾向这样积极主动的孩子。

调查结果得出,90%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外向些。

但家长犯了一个误区,内向也是性格的一种,它和外向一样,也同样有优缺点。而且全世界有许许多多内向的成功人士。

目前美国一本畅销书叫做《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作者苏珊.凯恩列举了许多内向的成功人士。据统计世界上70%的成功人士大多是内向性格的人,很多工程师,科学家,哲学家和作家都有着内向的性格,比如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爱迪生……

书中还说到,性格内向的人他们安静、稳重、深思熟虑,他们默默地带给了这个世界许多改变。如果他们不幸被强制改变成外向的人,这个世界会少了许多天才,多出许多"病人"。

可见大家对于"内向"的误解有多大。

我有接触过一个典型内向性格的孩子,有次他的父母是瞅着别人家的孩子来到自己家里做客,一番一番的才艺展示,又是跳起自己刚学到拉丁舞又是跟她爸妈接古诗词的,羡慕不已。

爸爸在客人走完后连连叹气跟妈妈说:"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伶俐的,这才像个正常孩子般该有的天真烂漫,我们家的孩子怎么就像个哑巴一样呢?"

孩子在房间里自然是听到了爸爸的一股埋怨,因为爸爸的音量并没有想要掩饰什么而降低些许。孩子听完后,便在心里更加指责自己,感觉自己做错了事。

孩子说:"我并不觉得我自己不爱跟别人一起玩笑就是异类,我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样过的很开心啊。但是爸爸妈妈的不解和施压,让我一度很自卑,对于那些天生活泼的同学羡慕嫉妒恨,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和他们一样。即使我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父母的行为总会把我取得优异成绩获得自信击垮。"

"那你有让自己去尝试活泼,也学着别人一样去表现自己吗?"我问他。

"我有做过努力想要改变自己,让妈妈满意,但还是从来没有外向过,反而越来越不敢讲话。内心很是煎熬,为什么一定要外向呢?"

内向的孩子具有他们的特质优势,外界的偏见容易使他们感到自卑。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在平日里那些总是喜欢滔滔不绝的人,他们的信息输出往往没有经过大脑的加工,他们的表达方式像是直线状的,想到什么说什么,但是平日里相对寡言的人,经常能一语中的,或者发表出石破天惊的言论,因为他们的信息输出方式是有九曲八弯的所以常常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内向的孩子还有着诸多的优点:

1、他们会很享受自己的独处时光,不必多余的社交简单的看看书听听歌偶尔的放空冥想,便能让自己快乐和满足。所以内向的孩子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快乐。

2、他们最懂得聆听,具有同理心。有这样的朋友谈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吧。

3、他们专注而有深度。往往能在一个行业里坚守隐忍,耐得住寂寞,做到出色的成绩。

4、他们有超强的执行能力。他们往往不善言辞确是能干的行动派,喜欢精益求精,在这个过程并不受外界的压力而是自己对完美事物的追求。

因此,内向的孩子并没有有问题,怕的是家庭和社会对"内向性格的孩子"有偏见。

如果一个内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被父母纠正其性格,被同伴嘲笑或者排斥,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性格自卑,不仅不会去寻找自己这种性格的优势,反而还会痛恨自己为何是这样的人。这种自卑会给他内心造成很多冲突,这些冲突会引发心理障碍,比如会引起说话结巴、社交恐惧症、焦虑症等。

内向的孩子本就更在意自己的内向,享受自己的世界。无论家长是出于担心孩子得不到关注而失落,或是想让孩子为自己长脸,催促甚至强迫孩子赶紧外向起来都太残忍。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爱他就应该尊重他,接受他最真实的样子。何况内向的孩子拥有更持久的专注力,更可能进行深度思考,在创造力和思辨方面更有优势。他们也可以在他们性格所匹配的领域里当佼佼者,像研究者,科学家,文学创作者等等。

家长如何科学培养内向型孩子?因材施教!

常言道,育人得因材施教,对于内向型的孩子同样也需要一套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教育方法。

首先,家长应该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

内向不是怪胎,他们也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会常常处在自己的世界里,隐藏自己的想法。作为家长不妨多试试做他们成长中忠实的朋友,多跟他们谈谈心,分享自己的想法的同时孩子也会流露他们的真实心声。

其次,不给孩子贴"害羞标签"。

家长们要知道"害羞"是带着贬义意味的,孩子见听多的来自外界的否定产生自卑和抗拒心理,可能会变得孤僻。不要再当众说自己的孩子腼腆害羞没出息了。要多多引导孩子,让他们看到自身特质的优点,并加以挖掘。

最后,给孩子时间,让他们慢慢成长。

我们要按照孩子的特质来办事,比如我们可以把它们当成慢热型的想处对象,当孩子去到一个新环境时,可以先提前告知他一下新环境的人、事、物等一切状况,让他们有个心理上的调整期。

在孩子去到新环境前先跟其他人打声招呼,让他们先了解孩子的特性可以让帮助孩子"趋利辟害",让他们也尊重孩子的特质。

而往后的时间就让他们自己融入新环境慢慢地调整,要对他们有信心,有你的肯定,他们会更加有挖掘他们潜力的可能。

最后,我想说,孩子有内向的权利,作为家长我们又怎么能剥夺孩子沉浸在自我世界的快乐呢?

我是奶嘴妈妈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689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