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历翻到2019年11月,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冬季,气温下降,但对于玩家来说,这个11月热情满满,因为《死亡搁浅》和《宝可梦》都选择在11月发售。然而,比这两款大作的发布更具话题度的,是他们的媒体评分:6.8和9.3——这是知名游戏媒体IGN给《死亡搁浅》和《宝可梦》新作的评分。评分一经打出便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显然,玩家对这家全球顶尖游戏门户的评测结果并不买账。过去媒体评分被视为选择游戏的重要参考,如今却成为被质疑的对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游戏变革的浪潮之中,游戏媒体功能的转变。
游戏媒体曾经在玩家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将游玩的过程分成事前、事中和事后,事前的游戏评测,事中的游戏攻略,事后的心得分享,都是依托游戏媒体这一平台来发布的,媒体在这3个环节里都有很强的存在感,因而游戏媒体一直处于游戏行业的中心。游媒编辑凭借工作优势,在游戏经验方面有着更深的积累,能够写出专业的游戏评测为玩家排雷,才使得游戏媒体具有公信力,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了偏精英化的形象。然而,随着游戏行业的发展,媒体的功能性已然发生改变,尝试游戏的成本在降低,衡量游戏的标准也更加多元,如今的玩家不管是发声还是获取信息都有着更多的渠道,此时媒体内容的重要性远不如往昔。正是因为话语权和公信力的减弱,当游戏媒体的意见与玩家相悖时,才会让IGN这块金字招牌受到质疑。
既然游戏媒体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地位,是否意味着它们无法承担过去的作用了呢?
或许媒体正在失去话语权,但不该失去公信力,媒体依然应该被信任,被信任并不是因为媒体的精英化和权威性,关键在于表达的态度。
相比过去,现在的人们更容易被情绪带动,具有煽动性的言论总是比理性的分析更受欢迎,传统游媒的专业素养也因此显得更加可贵。自1996年IGN诞生开始,表现、画面、音效、玩法、耐玩性就是游戏评测雷打不动的几大标准,放至今日也仍然是玩家关心的问题,能够不受情绪影响给出相对客观的判断,这才是游戏评测真正的意义所在。当然,也应看到,IGN沿用了二十多年的评分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用评分来衡量一款游戏的质量虽然直观,却也狭隘,基于游戏内容来判断游戏适宜的玩家人群显然要比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要更有意义。而游戏媒体不应该为了取悦玩家而创作内容,也不应受困于功能性的文章,用合适的态度和专业的素养为玩家报道行业观察,引发更深度的思考,才是这个时代游戏媒体应该起到的作用。
【供稿】光原电竞
【撰文】Kcom
【图片】宝可梦、死亡搁浅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6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