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了,也到了使用保温杯的季节。家长们担心孩子的身体,想要让孩子随时随地喝上热水,保温杯就成了孩子们离不开的物品。
而且保温杯各种各样,动物图案的,五颜六色的,为这个沉闷的寒冷的冬季增添了温暖和缤纷。
这两天我看到我的其中一个保温杯,原来还保温,但最近这个保温杯却不保温了,倒上热水后还很热,感觉是不是有点不能用了。
正巧看到一件事:央视曝光一批保温杯内胆金属含量超标,结果去仔细找找,还真有这情况,吓的我都不敢用这个不保温的杯子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总感觉不健康。
有记者在市面上找到了一批不锈钢保温杯,然后在里面泡茶,盖紧杯子,放了三天三夜。之后再打开这些杯子,可以明显的看到杯子的内壁有被腐蚀的痕迹。
然后再将这些杯子和茶水送到实验室去检查,发现茶水中的铬、镍、锰等含量值都超标。
在三年前,也就是2016年,江苏省质监局也曝光过类似的问题:有8款保温杯装果汁后析出重金属。145批次保温杯样品中,有37%的产品存在金属迁移安全风险。
这样的结果真的让人看了吃惊啊!
所以大家在使用杯子前,应先检查一下,使用的保温杯是不是“索命杯”,如果有就别用了。
可以用这2种方法来检查保温杯是不是“索命杯”。
1)茶水浸泡
就像是上面的记者测试的一样,我们在家也可以用茶水浸泡杯子,来检测买来的保温杯是不是“索命杯”。
在保温杯中泡浓茶,然后等待72小时,再打开看看,如果杯子内壁有被腐蚀出现变色的情况,说明杯子中的金属是超标的,这样就别用了。
2)使用盐水浸泡
将1%浓度的盐水倒入保温杯,然后盖上盖子静置24小时,之后看杯子底部和侧壁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出现锈斑,说明部分金属已经超标,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不靠谱的检测方法:
有很多人觉得钢铁差不多,于是就用磁铁来检测,但这种做法并不合适。
国家标准GB9684规定:食具用不锈钢的材料包括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三种。其中奥氏体不锈钢没有磁性,后两种才有磁性,所以通过磁铁检测的方式是不完全的,不过这几种材料的保温杯的安全性和性能都是好很好的。
选择合适的保温杯可以这样做:
保温杯可以在任何地方买到,而且多种多样,品牌众多。虽然很普遍,但选择保温杯,更加关注的应该是材质,因为这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
- 保温杯的内胆材质:
保温杯的内胆材质一般分为316L不锈钢、304不锈钢以及201不锈钢。
304不锈钢属于食品级,而且众多保温杯是304不锈钢。
316L不锈钢则是医用级不锈钢,这种材质的保温杯有,但比较少,不过也是可以用的。
- 保温杯部件成分:
保温杯不仅是内壁,还有杯盖以及吸管等。
杯盖内部和水会直接接触,所以杯盖的质量也应该选择好的健康的。合格的产品一般是食品级材料:PP(聚丙烯),可以通过查看产品介绍功能等了解到这些信息。
吸管也是和水直接接触的,吸管的材料一般是食用级硅胶材质。
选择了好的健康的保温杯,当然还要注意使用保温杯。
使用保温杯时可以注意这些:
选择了好的保温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保温杯造成损害,这样也会间接的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一)进行正确的消毒以及清洗
买回保温杯后,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消毒清洗,方法很简单,在保温杯内装满开水,然后盖上盖子,放30分钟就好。
但有的人可能会有洁癖或者强迫症,就会直接将保温杯放到锅里面煮,内外全消毒。但真的不要这样做,否则塑料的部位很容易变形或者脱落,这样就难以正常使用了。
当然在使用保温杯之后也要进行清洗,然后晾干再保存,避免出现异味、污渍或细菌,影响身体健康。
在清洗保温杯时,应用流动的清水来洗,不要使用带有摩擦力的东西清洁,以免造成保温杯内壁被划伤,导致附着过多的细菌。
(二)倒入适量水温的水
倒入保温杯内的水在40度左右就好,保温就好,不要倒入过烫的水,否则容易烫伤。
(三)别装不应该装的物品
保温杯就是用来装水的,但是很多人会在其中装牛奶、饮料或者果汁等等,如果放入这些,当累计过长时间,或者浓度过高,会对保温杯内壁造成损害,析出一些金属,这样保温杯也就不能再使用了。
除了保温杯,孩子喝水也是需要注意的:
一、最健康的水是白开水,也最适合孩子喝
对人体最健康的是白开水,不要给孩子喝冰水,或者碳酸饮料、勾兑果汁饮料等。这些容易对孩子的胃部造成损害,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容易长胖,出现早熟等,影响孩子成长。
二、喝水的时间也要注意
饭前饭后的半小时都不要喝水,以免稀释胃液,影响食欲,还不利于消化。
在睡前也不要喝水,晚上也不宜喝过多的水,否则容易造成频繁起夜,影响睡眠。
在进行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喝大量的水,需要缓几分钟后再小口小口喝水,否则很容易会加重胃部负担,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喝水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但如果选择了不好的保温杯,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家长们需要把好关,为孩子的健康负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4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