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很难,因为这个行业很难,一般理解互联网的投资困境就是:早期看不懂,看懂了就很难便宜,所以互联网投资的大牛,孙正义投了阿里啊南非那个投了腾讯其实还是有幸存者偏差,大家看不到他们背后沉没的大多数而已。不过,看懂了不便宜这个点其实也不正确,因为这是个长跑。
其实不要把移动互联网看成一个新事物,它只是一个新的形式,过去200年哪怕文艺复兴刚从手工业就有不停的新业态产生,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连接,规模效应,技术累加式迭代,资本积累等。到了二战后加速,摩尔定律,到了互联网,然后从10年前开始切入移动互联网,未来也还有新的形式,这个只要观察即可。最近这一波的一个现象是只有美国和中国了,其他国家的应用场景都无法满足迭代需求,没其他国家了,这个是时代的幸运。
回到行业,百度肯定是走下没落,很多理由认为是人的因素,包括企业文化,其实不是的。小的波浪你冲浪水平有差异,但是滔天巨浪来的时候,这个没用。百度代表的是互联网时代的集中的流量分发方式,搜索嘛。它没拿到船票,腾讯如果没有微信这张船票,也是走向没落。所以目前,在移动互联网这个分发方式不被颠覆前了(目前看还早,甚至去中心化,分布式流量才是未来目前只是初级),很多拿到船票的公司是有投资可能的,目前看冒出来就是ATJMP五家,还有头条,经过最近三年的去粗取精,消费者手机中的常用App已经下降到11个左右,赢家就是在这些流量核心。
这些公司对原教旨的价投又很难,没盈利啊,没办法按图索骥算嘛,但细想,其实是没问题的,原理就是未来净现金流的折现嘛,只要打进去能占住的领域足够大,能解决的问题,创造的价值足够大。前5年,10年战略亏损,费用换资产,想amz一样,为什么不可以?当然,这个地方需要预测了,主要玩家的胜算,创始人的深度,能不能占住,这个有不确定性。目前看,王兴黄峥张一鸣都是极其优秀,深谙人性。这个现象作为投资人,我们很喜欢,但是作为消费者和人性角度,还是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因为现在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时跟人性的设置贴红线很近,一个比较健康的例子:朋友圈每天7.5亿人打开,每个人打开12次啊,一天朋友圈打开量是100亿一次。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原来提交的设计方案有朋友圈提示未读的右上角这个小数字啊,是蓝色的,后来讨论了很久,决定用更加能够勾起欲望的这个红色,Facebook也一样。这个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已经在操纵人性方面,制造欲望焦虑来争抢用户的时间精力注意力上做到了极致。人形成了行为上瘾,对一个人的认知提升,冲击很大。打这个跟投资无关,不展开了。没办法,国内更极致,伦理隐私优势,政策也有一点这个私心在这纵容一些。噢再说下头条,那沉浸式的操纵极致的了,全球都可以,人远比自己以为的容易被操纵的,不过抖音这个和微信不太一回事儿,久期啊边际效用都不同。
市场多大?很多人看不到,比如零售,阿里6万亿,京东1万亿,30+万亿的线下,每年8%左右往上涨,线上每年切割线下,因为零售行业的同质化本质,未来这么大的蛋糕就剩下两三家巨头,很恐怖。京东的模式是有问题的,那个人才架构和企业文化,转过来很难,边打边退吧。剩下就是阿里和拼多多和其他去中心化的电商了。拼多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二选一”。这个我和小朱聊过几次,我意识到自己对“去品牌化”的进度还是乐观,实际上有待品牌化覆盖的面远远更广,拼工厂新品牌计划培育出天猫级别体量还需要比较长的探索。当然人员架构那些差距还很大,所以乐观情况下,10年比如阿里到12万亿,拼多多到5万亿6万亿很牛了。阿里还会牛下去毋庸置疑各方面,向下流量输送进来,电商核心变现后数据分析,输送到蚂蚁作为征信,加上蚂蚁自己在个人,ToB,ToG的数据积累,开展金融业务和生活服务。阿里拿着1/3的蚂蚁。
互联网巨头的好日子其实在刚刚开始,线上流量见顶了,才是ARPU增长的开始,整个社会从投资,制造转向消费,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这是最大的基本面。人们在线上花费的钱一定是每年增长,增速还很快,超过社零,能到12以上,龙头就能达到15以上,而那种轻资产和规模效应,EPS是超过15的。未来十年,gdp5的地方,哪里去找15的可持续增长?
这里还有一个点,就是带宽上去以后,12-13年后对线下零售业的冲击要再来一遍,这次换干服务业,4g的时候这个还做不到。5g对于实体的服务业一定是摧枯拉朽。美团就能看到这个雏形了。其他行业就是,已经能看到迹象了,好未来啊新东方啊其实也是没方法,不得不应战。当然对这个国家是好的,竞争到最后就是降低了社会成本。对服务业这个对于投资者来讲目前我看不清楚,但大概率比电商悲观,因为很难差异化,最后大家烧钱,赢家都是只是暂时,看不到平台式的巨头是怎么样的。像海底捞那种激励创新似乎也看不到空间,都1对3000了还怎么创新?
想回腾讯,大的消费浪潮往线上,那么腾讯肯定是最受益之一,流量中心嘛。主要两块游戏、广告,加上Tob云,投资。前提是看远点,看大点,别盯着几个季度那个业绩变化,没有那么复杂。每个行业看基本都是最佳排位,游戏这个不讲了产品加分发,广告这个特点是什么?就是目前品牌广告因为经济很弱,但数据来看到了40%左右占比到底了,这个也能看到后面了。to b还是微信的流量,这个阿里铁军是真牛,无奈腾讯有张小龙,两强没的说,没其他玩家。云,也是流量分发的投资方,小程序等等,第二位置,而且结构上更适合出海。投资也是拿流量换的,钱也是预收款+稍微借点。基本就是利润1000亿,每年按照ARPU往上走。估值27000亿,怎么看投资这块5000亿吧,算或者不算就是22-27倍,很合理,这个竞争力,加成长,不错。
讲一下好公司的估值的背景。就是世界变了,这个要认识到,不要以为长周期的原因忽视。这个世界是资金比机会多,资金越多的地方,机会越少的地方,利率越低,比如欧洲。这个很难扭转,资本积累后追求复利也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这个本质带来的贫富差距也是天然的(今年大奖的寄生虫-韩国和小丑的主题,心里有数了)。所以现在是怎么样呢?十年期的国债,中国,如果不算在纯新兴国家的话,3.2%,那是挺高了,什么意思呢?就是100%确定兑付,0增长的这个资产,估值是33倍pe。那么如果在这个国家,你能找到一个长期确定性也很高,高到接近100%(比如茅台),同时还能有增长的,那该是多少估值呢?理论上要比国债还高。当然这样的资产很少,茅台这类是靠自然的量和价格的上涨,还有一种相对跟良性就是份额啊arpu的增长,就是这些互联网。所以不要看他们大成那样了,难道还能涨?这个要小心思维僵化。如果自由现金流增长,市值也迟早会跟上,十年前也想不到买个酒能到15000亿。这就是这五年在中国发生的事情,优质确定性很高的资产,无论是股票,债券,办公楼外资都拿,为什么以前不拿?汇率,久期上给了承诺了,这个不展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4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