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扶贫重心需转移 三大挑战影响乡村学生成长

教育扶贫重心需转移 三大挑战影响乡村学生成长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9年,希望工程走入了第30个年头,这个曾让中国甚至世界第一次了解到中国乡村教育困境的项目,曾让无数国人为同一个目标伸出援手,那就是“上得起学”。

30年间,在国家和无数社会爱心人士的不懈努力下,这个结果早已实现——孩子们上得起学了。

但细心人近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乡村学校的校长对来访者说:我们学校有计算机教室,但没有好的计算机老师,我们学校有图书室,但管理不好……,图片上一排排的计算机上蒙着薄薄一层灰尘,而图书室的大门则是一把铁将军“把守”。

时代变迁,希望工程过年前已经开始转型,当年那双打动无数人的大眼睛,今天传达的不是“我要上学”,而是“我要上好课”。

乡村教育三大挑战:师资不足、内容匮乏、家庭教育缺失

第一个挑战是师资不足。

未来青少年文学文化公益计划发起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易进分析:“欠发达地区因为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能吸引到特别优秀的老师。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规模又相对较小,学科性缺编问题普遍存在,音体美老师尤为欠缺。”

有报道指出,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学校,每周班主任要上16节课,非班主任任务更重。教师万金油情况显著,音体美等小学科老师大多兼带主课。而乡村学校以寄宿制学校为主,学校晚上设有晚自习,教师还得陪同一起,乡村教师完成有效教学都已经很困难,再要求他们尝试更多的教学试验、开展素质教育、组织课外活动等就更加困难。

第二个挑战是优质教育内容资源匮乏。

随着国家乡村教育建设的投入持续增加,乡村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已很完备,而与之不匹配的是,当下乡村教师对硬件设备使用专业性和积极性不足。

河南省孟津县的一位中学老师向记者介绍, “现在的乡村学校在校园建设、图书室、信息技术室及各种仪器室等上面很齐全,与城里差别不大,但是除了教室利用率高,其他各功能室徒有其名,利用率极低。主要原因我认为是缺乏专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农村学校的社团活动很少,学生参与度很低。”

第三个挑战则是家庭教育相对缺失。

我国乡村教育的主体是留守儿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于2019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中也指出,超过一成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为农村留守儿童。

易进教授表示:“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代为管教,而隔代亲属受教育水平偏低,很难为孩子提供应有的学前教育,或监护孩子的学习。所以乡村学生在进入学校前的认知经验,包括他的语言能力都要低于城镇学生。初入到学校系统知识教学的时候,他所遇到的难处要比城镇孩子大一些。再加上课外活动贫乏、信息相对封闭,乡村教育难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导致城乡学生差异日益扩大。”

从“建校舍”到“上好课”, 教育扶贫重心正在转移

可喜的是,国家近年在加大乡村义务基础建设投入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保障和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民间的各类支教组织,也组织了大量优秀的年轻人到欠发达地区贡献力量。

2015年起,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也推出“乡村教师”计划,每年为 100 名乡村教师提供总金额为1000万元的奖金资助,扶持和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师范院校毕业生和志愿者投身乡村,为改善乡村教育做出探索和努力。

今年4月,阿里巴巴再次启动“松果公益”, 以“挖掘、激发和培养乡村学生探索世界和学习知识的兴趣”为愿景,从为6-15岁学生启智而设计的线上课程入手,搭建优质课外兴趣培育类内容聚合平台,以短视频线上课程为切入点、用“兴趣课”的形式为乡村素质教育提供补充。

与松果公益合作后,四川震后重建学校、绵阳市晓坝镇学校校长张京艳说:“这些线上资源更多的是在激发兴趣,让这些农村孩子能够足不出户就了解到来自外面世界的信息。通过一堂互动课,也让我们的老师学习到了外教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提升日常的教学工作。线上视频时间都不长,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应用,也可以让寄宿的同学课余时间来观看。这样的项目对乡村学校长期的学科性缺编能够起到弥补作用,对教师的教学也能形成补充,同时丰富了同学们的兴趣生活。”

易进教授对企业参与提升乡村教育“软实力”也持肯定态度:“阿里巴巴整合内部文化资源和寻求外部专业能力合作,提供丰富、优质、科学、吸引人的视频等内容,帮助老师和家长‘跟网上娱乐抢孩子’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光提供资源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引导。随着松果公益相关课程进入到更多学校,形成一批值得借鉴、推广的教学案例,会吸引更多的教师主动地加入到培训和学习中来。老师一看这个东西真好,而且用起来比较方便,他们就主动愿意加入。”

乡村教育“软实力”提升,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根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2017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数达1.45亿人,其中有3418.77万乡村学生,遍布全国各个省份地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乡村教育“软实力”作为当下教育扶贫的新重心,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将创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入到各地乡村学校,赋能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为孩子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2781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