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母亲,她的孩子有多动症,开家长会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告诉她:“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做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这位母亲很伤心,但她回家的时候没有批评孩子,而是对孩子说:“老师今天表扬你了,因为你以前在板凳上1分钟都坐不到,现在能坐3分钟。”后来孩子成绩果然有了提升。
临近中考的时候,老师告诉这位母亲,孩子的成绩只能上普通高中,但这位母亲对孩子说:“今天老师又夸你了,说你努力点就可以上重点高中了。”后来孩子在母亲的引导下,成功考入重点高中。
这个故事里母亲从来不把孩子的缺陷拿出来批评,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
然而,仅仅是鼓励就能让孩子更加自信吗?鼓励只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1、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1、给孩子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
我们要知道孩子学习知识是分阶段的,给孩子一次性就制定很高的学习目标不现实,实现的可能性也很低。
我们都知道,胖子不是一日吃出来的,优秀不是一天的努力学习就能拿到的,成绩好的人肯定也不是短暂时间的努力学习就能超越的。
给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时,因为难度高所以不好实现,孩子容易受到打击。
一次两次对孩子负面影响可能没那么大,但是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就会被消耗殆尽。
2、对孩子过度期待
很多人都认为,父母有多爱孩子对孩子的期待就有多高,以为越“恨铁不成钢”就越能体现出我们作为父母的人对于孩子的爱有多重。
然而这种深沉的父母之爱孩子就一定能get到吗?不一定。
大多数时孩子反到会因此而觉得自己如今在父母眼中的表现还很不好,会认为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待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行自我否定,这是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的。
3、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1)凡事都不喜欢听从孩子的意见就自己擅自做决定
遇到跟孩子相关的事情时,不喜欢和孩子商量,听取孩子的意愿再最决定,而是以自己作为家长的角度判断情况然后替孩子做决定。
长期与这样“果断”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会变得越来越强势,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弱势,习惯一切听从父母的吩咐。离开父母后轮到需要自己做决定时,会没有自信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2)但凡孩子哪里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就立马非打即骂
我小的时候爸爸辅导我写数学作业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写,猪都比你聪明!”亦或者:“我就知道你不行,毕竟你这么笨”。
虽然他不会打我,但因为小时候长期在这种消极言语的影响下,我到现在仍然不是很自信,甚至觉得周围所有人都比我更优秀,会有陷入自我怀疑的时候。
虽然知道我爸骂我是希望在他的刺激下我能争口气,可是因为性格原因,这种方法不仅不会成为我努力的动力,反而让我变得愈发不自信,而这种不自信如今已经沉浸在我的骨子里,再也难以改去。
因此,孩子一旦表现不好就非打即骂的教育方式不可取,语言攻击会对孩子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4、喜欢把孩子同别家更优秀的孩子作比较
这在家长中是很常见的现象。
我们知道不分场合地就把自己的孩子同别家孩子做比较是不对的,但是有时候就是忍不住。
因为我们只看到别人家孩子身上有自家孩子身上没有的品质,给孩子念叨不过是希望孩子也能向对方学习。
但是这种做法有三个结果,一是孩子真能通过家长的比较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向别人学习;
二是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并更加讨厌父母拿自己与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的感觉;
三是长时间的比较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永远也比不过那个优秀的人,进而变得更自卑。
因此,总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家孩子作比较存在让孩子变自卑的风险,父母还是不要轻易尝试的好。
为什么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自信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自信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自信心也是人内在的精神力量。自信的人,即使在面对困难时也会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
2、帮孩子建立自信心,父母应该怎样做?
1、给孩子制造成功的机会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交给一些他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给孩子创造体验成功滋味的机会,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比如家里大扫除时,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像擦擦桌子抹抹灰尘之类孩子能够完成的任务。
2、在恰当时机鼓励给孩子赞扬与鼓励
在孩子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后,我们要及时给予赞扬;当孩子因为难度太大或者能力有限时我们要及时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不要太早放弃。
比如当孩子做一道思维拓展的题目时,因为比较难而萌生退意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孩子不要轻易放弃,多想一些办法,说不定趁你说话的这个时间脑子里已经有想法了呢?
当孩子成功克制难题时,赞扬孩子,告诉孩子你真棒,但也不能过度鼓励,鼓励多了孩子会产生听觉疲劳,将来鼓励的作用也就会越来越小。
因此除了言语表扬外,可以通过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向孩子传达我们赞许的意思。
3、对于孩子的失败不必过度苛责
有时候当我们认为已经尽我所能把能给的都给孩子了的时候,孩子成绩依然还是不好。
想到自己这么辛苦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学习能够更好一点,但是孩子的成绩并没有如预料中有很大的进步时,我们心里也会委屈,一委屈有时候就会忍不住对孩子过度苛责。
我们的过度苛责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为我创造了这样好的条件,但我却不能让自己的成绩变得更好,我对不起爸爸妈妈,我很没用”。这样的心态无疑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4、尊重孩子,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
在做与孩子相关事情的决策时,要尊重孩子,听取孩子的想法,参考孩子的意见。这样做能渐渐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意识,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比如我们要为孩子庆祝生日,买生日蛋糕,当然是要在听取孩子意见的前提下买孩子喜欢的;请哪些同学来给孩子庆祝、以及请几位同学也要大家一起商量。
让孩子学会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孩子会变得更加有主见,也会变得更加自信。
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鼓励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平等对待孩子,赞许孩子,给孩子体验成功的机会。
多用心对待,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终会开出自信之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1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