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稻花香里下农庄

稻花香里下农庄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高中G1703学农纪事

( 2019.07.16 )

酷热暑天如探汤,博才学子下农庄。今年暑假伊始,博才高中首届高一全体学子来到宁乡双江口“稻花香里”农庄,体验农作辛劳,感知农耕文化。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虽然,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更多人远离“三农”,成为了城里人,但“上数三代都是农民”,我们要通过下农村、做农活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们的祖先来自农村,我们的根还在农村。同时,体验先辈的辛劳,珍惜眼前的幸福!

“稻花香里“是专业的学农基地,孩子们由老师领队,听从基地人员的安排和教导,开展了精采的农耕文化体验之旅。以下是G1703老师和孩子部分学农剪影。

骄阳似火,高温发酵,先学习制作一个遮阳斗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孩子们尽情涂鸦,脑洞大开,“劳动瞬间最美丽,帅得惊动党中央”。

芳草萋萋,和风阵阵,要想红薯茁壮成长,必先清除周围的杂草。你看童鞋们,有的戴着手套,有的则赤手空拳,奋力拨草,不遗余力。其实在学校里,若要潜心学习,必先除掉私心杂念,同一道理。

脸朝黄土背朝天,挖地深深有黄金。挖土是个力气活,从没握过锄把的孩子们干得有模有样。汗滴脚下土,银锄舞丰年,希望孩子们把手中的笔头也当作锄头,劈开一条通向美好前景的康庄大道!

有米有鱼,鱼米之乡,江南大地的农耕文明历程里,鱼和米总是紧密相连。竹笼捕鱼,徒手抓鱼,男生女生皆上阵,笑声伴着水花飞,劳作的辛苦在收获的喜悦中消解殆尽。

落日熔金,晚霞绚丽,巍峨的斗笠塔上灯火辉煌。劳作一天的同学们,在吴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自己动手,烹制晚餐。鲜鱼是大伙亲手捕捉的,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那种滋味,无与伦比。

金风送爽,稻浪翻滚,新的一天学农开始。在希望的田野上,沉重的稻穗正向小农夫们招手致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诗意境,非得亲自下田动手才能深刻体会。学割稻,莫伤手;去脱粒,手要快,在师傅的指引下,同学们深深懂得口中之食的来之不易。竹筐里满盛的谷子,是给予大家最好的褒奖。

《稻草人》的童话,小伙伴的手工。奇思加妙想,创意超众人;大红配大绿,实在看不足。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看到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破败凋敝,孩子们手中的稻草人,满眼是新世纪新农村的欣欣向荣!

真正的惬意,在紧张之后。小型泼水节,爆笑中上演;冰甜多汁的西瓜,驱走暑热和疲劳,那是可敬的煜桐妈妈送来的慰问品。

丰盛的晚餐上了桌,宿营的帐篷搭起来;自编的节目上了台,传统的皮影演起来。劳动与娱乐结合,紧张与放松相随,只有在辛勤的付出之后,才会有满满的充实;赢得劳动的回报,收获真正的幸福!可爱的孩子们,希望你们从简单的劳动中,领悟出不简单的生活哲理!

感谢吴圣老师和小平老师,既当领队又司摄影,劳心劳力,一路陪伴,感恩所有老师的用心与付出,期待下次更多的精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051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