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这种极为残忍的做法,想必爱看历史剧的朋友并不陌生。
小时候,历史书上说,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当时想想应该是位非常了不得的君王吧,后来翻看史记,看到为他殉葬的人足有177人,不禁感到触目惊心。
“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
从考古发掘来看,早在殷商时期,我国便有了殉葬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殉葬风行,屡屡见于史书。
墨子曾痛斥这种风气,《墨子·节葬下》中说:“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舆马女乐皆具。”
前207年,项羽以数万兵力,力挽狂澜,击破秦军主力,几年后,楚人刘邦建立汉朝。
出身平民的刘邦深知人间疾苦,其后代也多宅心仁厚,因此殉葬之风在汉代基本废除,常有皇帝死前留下遗诏,令放无子的妃嫔宫女出宫。
汉唐强盛,为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不是没有道理的!
辽朝之后,殉葬之风又开始风行,耶律阿保机死后,百余名大臣殉葬。金代女真“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
可能是因为少年时代生活过于残酷,虽与刘邦同为平民出身,朱元璋却性格有其阴冷之处。明朝延续了辽、金、元的殉葬之风,直到明英宗之时,殉葬制度才在明朝废除。
清初殉葬也曾风行,在康熙时代废止。
在秦国历史上,第一个执行殉葬的是秦武公,公元前678年,跟随秦武公殉葬的人有66人。
秦始皇是史上第一个皇帝,其殉葬规模也是空前绝后,“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这段内容出自《史记》,个人觉得可信度应该较高。
后宫中但凡没有生下子嗣的女子,全部殉葬;为始皇营造陵墓机关的工匠,为了让他们永远保守秘密,也全部灭口活埋在陵墓之中。
秦王赢政搜罗了天下美女,这么多女子殉葬,对于华夏子孙的颜值,可以说是造成了重创!
与我国残忍的殉葬制迥然不同的是,罗马知名人士的丧礼,被用来培养罗马年轻人强烈的爱国勇武精神。
著名史学家波利比乌斯,罗马名将小西庇阿的老师与挚友,在其所著的《罗马共和国的崛起》中,曾详细描述罗马上层人士的葬礼。
“无论何时他们有知名人士过世,在丧礼游行过程中,他的身体会被以各种尊荣的方式抬进市民广场。”
“很多民众会围绕观礼。他若有留下成年儿子可以出场出席,那便是他的儿子,如果没有,则是某位亲戚,会登台进行演说,细述死者生前成就的品德或者事功……当死者生平的事迹在他们心中重新被追忆思念,再度呈现眼前,人们的同情心如此深刻的投入,以至逝者的离去不仅是其亲人的损失,更是大家的损失。”
“人们会制作一面面具,与逝者生前脸形及五官分外忠实逼真,这面具放在家中最显著之处,安放在木制的小神龛里。偶尔在进行公共祭祀后,这些面具会被以极为谨慎的方式进行装饰及展示。当任何家族里的显赫成员过世时,这些面具会被带到丧礼场合。由那些被认为与原来本人最相似的人佩戴。
这些替代之人根据死者生前之职务来穿着:或是代表执政官与副执政,或是代表监察官,或是代表曾庆祝过胜利大游行,或是执行过类似丰功伟绩。
他们所有人皆乘着马车,在他们之前有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先行。当他们抵达发言台时,他们所有人皆端坐在一排象牙座椅上。”
“在针对即将下葬之人发表演说的讲者,会陆续陈述面具所代表之人,他们生前所有的丰功伟绩,借由经常重复这些勇敢人物的美好传闻,那些已经成就高贵行为之人的名气,因此永垂不朽,那些曾尽心尽力服侍国家之人的声望,众所皆知,成为后人永远的遗绪。
但是典礼最重要的效果是,它会鼓舞年轻人为了国家共同利益,去忍受极端的艰苦,希望能够赢取那样伴随勇者而来的荣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曾描写过雅典战士国葬的情形,跟当代美帝的国葬有得一拼。
在笔者的印象中,无论是考古挖掘,还是文字记载,希腊罗马都几乎没有殉葬的做法。
也许有人会说,罗马人虽然不搞殉葬,但是他们举行血腥残忍的角斗表演。
这个说法的确不错,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角斗士,基本是战俘,在崇尚首功制的战国时期,战俘们基本没有苟活着做角斗士的机会,早就被咔嚓成了孤魂野鬼,成为了历史书上某战斩首多少多少级的冰冷数字。
好死不如赖活着,角斗对于少部分人来说甚至是出人头地重获自由的机会。有些武艺高强的角斗士成为很有影响的人物,个别获胜的角斗士成为少女们争夺的对象。
前几年热播的美剧《斯巴达克斯 血与沙》,较为真实的还原了罗马角斗士的生活。部分英勇无敌的角斗士在民众中声望很高,正因为如此,少数罗马皇帝也兴致不减地亲自披挂上阵角斗。
近代欧洲人,在美洲、非洲、亚洲,犯下累累罪行。他们役使印第安人,非洲人,贩卖华人为奴工。可以说,每一个近代欧洲列强的富强,都饱含了落后民族被奴役、屠杀的血与泪。
国人痛恨西方人,也正因为此。
然则,在南欧这片古老的大地上,2000年前曾有两个崇尚自由、平等的文明,扩张、征服、杀戮,对于任何强大的文明来说都不可避免,但是相对于很多文明来说,他们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显然的胜过了大多数文明。
公元5世纪,罗马人离开共和制越来越远,而在帝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近。君王的权力越来越大,而公民的权利式微。它便像很多东方君主制国家那样,在王朝晚期没有了力量,被北方洪流般的蛮族所推翻……欧洲从此进入了漫长的、落后的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这些毁灭罗马帝国的民族的后代开始学习希腊、罗马人的文明,从而开始了近代欧美民族的崛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9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