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总结No.009:【幼儿教育】这是爱还是害?谈放手和爱的目标

总结No.009:【幼儿教育】这是爱还是害?谈放手和爱的目标

爱还是害:当孩子的杯子架,衣服架,收纳盒,走到哪不想拿自己东西了就放心的丢给妈妈接着,要干什么都是等着妈妈(或奶奶爷爷爸爸等)把东西摆好,喂饭。。。这是“无条件的爱”么?了解一下,溺爱的定义范畴我看就应该是“父母长辈等对孩子无止境的满足和无边界代劳一切事务”。

爱的目标:一切工作或社会活动都要以终为始,父母对孩子的爱最终目标是什么?也许很多人说没有目的是无条件的,这个说法是片面的,所有事物活动都有其规律和走向,包括任何动物的爱,繁衍生息就是物种目标。父母之爱想必不是让孩子一辈子都做个随走随丢东西永远有人跟着拿包倒水的人吧,这样的人生活尚不能自理,即便财富五车恐怕也只是坐吃山空。父母对孩子的爱,最终目标就是他/她实现独立(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社交,独立工作),那么到底到几岁应该独立做什么呢?3岁能独立拿杯子还是5岁?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做父母的观察并反复不断的尝试放手,一次不行就隔几天再来一次,只要确认生理能力具备了,不会造成伤害就完全可以认真放手。

每一位做父母的要以终为始,培养和辅导养育,目的是为了独立,在他/她有能力的时刻果断放手!

习惯之碍:要留心成人的惯性,做习惯了的事情,让他们放手经常很难,而且很少有人会主动意识到,这么多小学生活和写作业难,很大程度都是没有在6岁前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培养孩子自我独立而带来的。

成长危害:延伸一下,这样的爱下成长起来,成年之后他们对爱的理解也会倾向如此,倾向于需要爱的对象为自己“无条件”付出,超出个体独立自尊的边界而不自知,对爱的理解也会有所偏误,也许有人会说爱有很多种这也未必不是,但还是开头那句,以终为始,能拥有真正的独立自尊和人格,才能有力量在人生中走的更远更坚定!

过程痛苦,和善坚定:培育独立过程中孩子有抵触和反复都是正常的,这时家长需要的就是正面管教的一个字“和善而坚定”,“心慈手软”带来的就是从头开始,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再帮忙,真是以求助帮忙的平等姿态,才是健康的,也是上道了。

为人父母,每日三省吾身,为子衣食住行而子已立乎?督子学为之思而子依赖吾乎?吾之爱是为子早日独立而去乎?

最后:衷心劝各位家长,不要再以爱(溺爱)之名,行慢性伤害之实!当然,这些家长也算是好过那些和孩子都没有足够互动交流和表达爱的情况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9123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