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是苗族人民传承下来的刺绣技艺,最早起源于古代濮人的文身,它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目前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等地的苗族聚集区。
2006年苗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针一线之下,体现的是跨越千年的民族审美,在法国巴黎时装秀上被誉为“藏在深山里的中国高定”。
苗绣最初用以讲述苗族抵御外敌、与自然抗争以及流离迁徙的故事,整体上以夸张的造型与丰富的色彩作为主要特色。
身处贵州雷山县西江的雷山苗族人民因常年处在雷公山的怀抱中,他们的苗绣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雷山苗绣运用高超的刺绣技艺以及成熟的衔挑手法将民族崇拜的图腾、生活场景、各种日常耕作中的鸟兽鱼禽展现在方寸之间,通过这项传统而精湛的技艺表达苗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历史的传承。
苗绣的内容多是造型独特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流传于贵州、广西、四川各地的苗绣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但总体上苗绣的样式可分为方你型、方纠型、方南型、方翁型、方白型、方秀型、翁芒型和后哨型等九种类型。苗绣中的内容复杂多变,形式不拘一格,再搭配上强烈的色彩对比,经过细致的刺绣技艺,呈现出丰富的民族文化,被人们誉为苗族的“无字史”。
苗家妇女个个擅长刺绣,刺绣是每个苗族女人一生的使命。早在苗家姑娘的孩提时代,生活环境的感染,以及祖先流传下来的训诫,都令她们自小就从家人以及邻居手中学习这门传统技法。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及经验的精进,苗家姑娘的刺绣水平由简入繁,日益成熟,她们的刺绣作品也逐渐地成为家中的饰品,床头的摆件、服饰上的花纹图案乃至店铺中的珍品。
苗族有个传统,在他们的习俗当中,苗族姑娘每人都需要有一套自己的传统服饰,这是一件相伴苗族姑娘一生的物品。在过去,自打苗族姑娘懂事起,她们就要为属于自己的那套苗服耗费时间、精力和耐心。苗族姑娘未出嫁前,都要亲手绣成一套嫁妆,谁的刺绣技艺高超,谁的服饰精美,谁就更能赢得苗家男子的爱慕,得到族里众人的认可。一套苗族传统女子服饰少则需要三至五年,多则长达十余年方能完工。
历史总是在无声处流传,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苗族的历史得以在一代又一代心灵手巧的苗族姑娘的一针一线中流传至今,并将走向未来。
图文@旅亦航
版权所有,商用请联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2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