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大众一年的研发费950亿,许家印却说投450亿做世界第一

大众一年的研发费950亿,许家印却说投450亿做世界第一

01

60位全球零部件CEO在11月12日的下午3点,黑压压一大片共同涌上台,在恒大汽车的战略合作协议的本本上,认真地签上了大名。

这个场景让在场的媒体目瞪口呆。尽管见多识广,但大部分媒体记者恐怕没见过这种仗势。

在全球汽车史上,恐怕也绝无仅有。这些企业包括了多家世界500强汽车零部件公司,不乏有采埃孚、博世、大陆集团等。

此后,又有近10位CEO上台演讲,展望了和恒大合作的愿景,致谢许家印许老板。

许家印则像沙皇一样,端坐正中,向远道而来的全球客人,微笑致意。

会议进行了两个小时后,许家印登台了。此前登台的嘉宾,不是场面话太多,就是恭维,很多参会的媒体百无聊奈。

许老板一如地产特色、金句不断的开场白,点燃了会场的热情。“恒大要开辟一条和全世界所有车企都不一样的道路——恒大造车路”。

但汽车圈对“地产土豪”风格还很陌生,许老板几句话后,就惊得会场鸦雀无声。

从后面许家印的详细阐述来看,恒大的造车路径,确实颠覆了汽车工业一百多年积累的经验。过去一百年,没有一个人敢像许老板一样想,更没有人敢这么干过。

就算1908年发明T型车,推动汽车工业开始规模化生产的亨利·福特再世,估计也不敢有许家印这种大胆上规模的想法。

许老板还放言,只要把朋友圈组建好,恒大造车想不成功都难。

言外之意,只要将全球的“工程技术研发+设计造型+零部件企业”三大块,都联合起来,汽车想生产多少,都可以。

许老板和所有的造车思维都不一样,他不像其他汽车企业一样,第一件事先大谈特谈自主研发和发展技术,相反,他将研发部分,交给了全球技术和设计公司。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许家印甚至没有提到恒大汽车研究院这个构想。

在现有汽车产业规律中,自主研发是所有主流车企的灵魂,也是车企最核心的竞争力。无论是全球的大众、丰田,奔驰、宝马,还是国内的长城、吉利,无一例外。

提出这条令汽车人诧异的造车路,许家印的苦衷很现实:“恒大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要生产基地没有生产基地,对于造车,恒大真是‘一穷二白’。”

许家印的思维又是地产式思维,赚钱的秘诀是快准狠。自建研究院研发技术和车型,完全不符合许老板的风格。“要完整开发一款车型,要4.5-5年,我们恒大造车要喊五年,会被当成笑话。”

02

许家印决定造车后,先是收购新能源车企。

其中最典型的事件是快速勾兑上贾跃亭的FF,但很快发现,FF飘忽得很,根本触摸不到。

去年,许家印将目光收回国内,收购了蒋大龙的国能新能源汽车。国能新能源汽车有萨博的技术,在天津和瑞典有生产基地。

似乎一切都满足许家印的需求。但实际上,许老板对大和快的要求,远高于其他人的想象。

很快,许老板就将大半年的时间,放在了飞行途中。从今年年初开始,一直到10月,许家印带着汽车高管团队,去了全球20多个国家,40多个城市,见了汽车行业的50多家企业。

直到这个时候,许家印才觉得他的构想有了基本的框架。所以,在决定进军汽车行业两年后,许家印第一次在公众面前袒露心声,详细描述了他的想法。

但即使如此谨慎,如果大众、丰田等车企巨头听了许家印设定的目标,一定会大吃一惊:恒大汽车决定用三到五年,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发展定位为核心技术必须世界领先、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

在国内,王传福、李书福、魏建军都曾被人称作“造车狂人”,但在许家印面前,他们的狂根本不值得一提。

用数据来看,王传福拼尽全力干新能源车已经近十年,目前的年销量也不过30万辆。而且从来没敢说,什么时候能做到全球规模最大。

特斯拉的马斯克算是一个狂人,从2003年成立特斯拉开始造车,今年已经是第14年,去年特斯拉在全球的销量也仅为24.5万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去年的销量是125万辆,由100多家车企共同分享这个市场。特斯拉和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

列出这一组数据,基本上可以粗略地对比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状况和发展水平概貌。

而在传统车领域,大众、丰田和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是三家年销可以过1000万辆的集团。列出这个数据,基本可以窥探一眼全球车企的实力。

许家印的目标是,2-3年达到100万辆规模;10-15年达到500万辆规模。

500万辆是什么概念?1946年创建的本田汽车,经过近70年发展,去年的全球销量为526万辆。恒大汽车要用10年,走完本田近70年的路程。

别说特斯拉、比亚迪和吉利,就算大众、丰田,也没有谁敢在新能源汽车上做出这么大规模的规划。

“狂人”许家印为此做了具体的规划:恒大计划在中国、瑞典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10大生产基地,产品涵盖低端、中端、高端、豪华等领域,涉及轿车、SUV和MPV各领域车型。

从今年开始的未来三年,恒驰汽车的投资预算是450亿,其中今年投资200亿、明年投资150亿、后年投资100亿。

看似资金量巨大,但在汽车行业眼里并不多。大众汽车2018年单是研发投入就达到了158亿美元,相当于948亿元人民币(不包括建生产基地等的投入)。即使很多国内车企的研发投入,都高于恒大汽车的整体投入。

许家印称,恒驰的第一款车——“恒驰1”将在明年上半年正式亮相,并计划在2021年量产。

许家印的造车思维带着浓烈的地产思维,可以在他脱稿演讲中总结的五句话里完整、生动地展示出来:

第1句买买买;第2句合合合;第3句圈圈圈;第4句大大大;第5句好好好。“这5句话就是恒大的造车路。”许家印说。

许老师这种朴实、简单,毫不包装的语言艺术风格,虽然带有浓烈的市井味儿,但很难掩盖中国第一大地产商的霸气和目空一切。

跟恒驰商标的字体和广告一样,本身不需要审美,就是最高的艺术。

许家印详细解读了他的“三字经”:"买买买"就是“能买都买下”。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恒大收购了电池、轮毂电机等多家公司。

“不能买的就合作。不是所有的技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买过来。还有很多买不过来的,那我们就要合作。”

许家印的“合合合”,指的是工程技术研发、零配件供应、零部件的集成以及研发等,和其他公司合作。

“圈圈圈”指的是“朋友圈”,恒大要在汽车产业建立多个朋友圈,来完善产业布局。包括工程技术研发、汽车造型和零部件供应。

今年9月,恒大汽车和全球5家工程技术研发公司签署合作协议;10月,又和15个汽车造型工作室签署了合作协议;11月12日和60家零部件供应商签署的协议,则是第三步。

“大大大”指的是指大格局、大战略、大规模,恒大形成大规模从而降本实现更大的规模效应;“好好好”,是指恒大的造车品质要做到一流,打造让消费者满意的新能源汽车。

03

许家印造车后,地球“第一造车狂人”的称号就非他莫属。

外行造车大抵如此,马斯克、李书福和王传福都是外行造车,因此也都被称为“造车狂人”。

理论上,这三个人都获得了成功。当然,许家印可能不这么看,真正的成功是年产500万辆。

截至目前,自主品牌中只有吉利和长城的年销量,勉强迈过了100万辆。原因可能是他们还不够狂。

许家印对于恒大集团的规划,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将推进以地产、健康、文旅、汽车四大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布局。同时,将深化公司“一基两翼一龙头”的产业格局,即以地产为基础,文旅、健康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发展策略。

相对于特斯拉、比亚迪和王传福,许家印既不是理工男,宅技术,也不是搞机械出身,唯一的特点是有钱。

广汽研究院院长王秋景讲过一句名言:汽车技术创新也没那么难,就看有没有人和有没有钱。王秋景近年在广汽研究院功勋卓越,有资格讲这句话。

许家印在提出一些列规划之前,简单介绍了一下他怎么有钱:恒大的资产达到了2.2万亿元。此前,他还对外提过一个目标,2020年资产达到3万亿。

如果王秋景的名言和许家印的名言结合起来看,似乎许家印的狂妄也有一定的道理。

从汽车历史经验来看,外行人造车普遍狂妄,最后也不是不行,而是取决于两个因素:1、是不是站在巨大的行业风口上;2、有没有足够支撑狂妄之言的资金量。

最近几年造车新势力几乎陷入绝境,原因是没有满足第二个必要条件。李斌、张海亮,甚至贾跃亭的狂妄,都输在了钱上:他们所能支配的资金,不足以支撑他们走到盈利的那一天。

许家印或许可以,但如果只规划了450亿元的投入,很显然难以支撑他的汽车帝国。如果他原因拿更多的钱投进去,唯一要提醒的是:敬畏造车,将巨额资金合理分配,撑到盈利的那一天。投入期肯定不是三年,而要将预算做到十年。

理论上,只要时间和金钱不是问题,所有的弯路都可以走到罗马。

许老板在演讲的最后喊了一句口号:要克服一切不可以克服的困难,做成一切不可能做成的事。初看起来是一个病句,但因其脱稿演讲,可以原谅他的不严谨,去意会他的决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2371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