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猫公布的成交额上看,今年双十一再创多项纪录。1分36秒,天猫双十一成交额破100亿元,5分25秒,成交额超300亿元,12分49秒,成交额超500亿元,1小时1分32秒,天猫成交额超过912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15年双十一全天总成交额。1小时3分59秒,天猫成交额突破1000亿大关,1小时26分07秒,天猫双11成交额达1207亿元。
从行业层面看,今年“双十一”除了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头部电商平台之外,还有众多中小电商平台参与其中。据不完全统计,参与今年“双十一”活动的电商平台包括云集、微店、小红书、蘑菇街、有赞等社交电商平台,速卖通、考拉海购、洋码头、寺库等跨境电商平台,贝贝网、宝宝树、蜜芽等母婴电商平台,以及网易严选、小米有品等精品电商平台。不怕你不剁手,总有一款盯上你的钱包。
但是各类购物陷阱也日渐突出。原先看中的一双鞋,却在临近“双十一”时涨了价,这些商品在促销前先涨价,而在促销当天降价,促销活动实在有些名不副实。还有各种眼花缭乱的红包、代金券,看着捡了便宜等到付款时才发现使用有限制。
双十一省到钱了吗?一千人有一千个标准,背后是消费观的差异。每年“双十一”都有这样的声音,说套路让人越来越累,越来越不划算云云。有人是“打折第一”,下单的决定因素是有没有打折;有人是“欲望第一”,为了喜欢的东西不计成本,打折对他们是锦上添花;有人是“需求第一”,有需要才买,货比千家也要找到最具性价比的。
但是不得不说刺激消费的双十一给了对电商行业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的农产品也在积极的迎战“双十一”,通过各类线上渠道采取预售、直播等方式开展促销活动,也借此检阅产品的电商化水平。
“双十一”如同一次大考,能否拿出好成绩,也许不在于这数天的运作,而是由长期积累的实力决定。作为三大电商平台中惟一做农产品起家的拼多多,该平台从终端的购买与交付、中间的物流到前端的种植生产全程主动参与,有效促进农产品的上行。而这些农产品的一个优势是基地采购。平台商品全部直接从合作基地采购,没有中间环节,既便宜又新鲜。
今年参加“双十一”活动的农产品电商企业和网货产品数量都有了大幅提升,营销手段丰富多样,售后服务及时跟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彰显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的良好态势,各地的的农特产品搭乘着电商东风,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线上赋能农产品,线下也不能落下。农产品销售平台——农贸市场凭借着超高性价比,让每天的买菜的人们都过双十一。
过去,线上线下是两拨消费者,但眼下你会发现线上线下是同一波顾客。可能他在线下消费过后,之后更多的转线上。他们的购物行为越来越随意。所以,农贸市场线上能力成为了必须,让服务、营销等多方面都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市场实现多渠道经营。
这种线上线下销售同步进行的市场新销售方式,将会是未来农贸市场的趋势。农贸市场的智慧化升级改造设计,打造出高级又接地气的农贸市场。需要专业市场智慧管理和团队,提供农批、农贸市场智慧升级及信息化改造方案。
光影农贸市场设计研究院深耕农贸市场设计改造领域十多年,有着一整套农贸智慧化改造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成功服务打造出百余家互联网+智慧农贸样板市场案例,深受当地政府以及农贸市场方的认可。(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1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