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都有的心态,于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几乎就成为了每位家长都关注的问题,可是,在现实中,有很多的孩子就不太喜欢学习,对学习提不起兴趣,那自然学习成绩就不好,让每位家长感到担忧。
记得一次听我姑姑说:“田田太让人着急了,现在都上四年级了,上课不注意听讲,每次去学校的时候都要磨蹭半天才肯去,作业也不好好写,成绩也一直下降,老师都找过我几次了,我这说也说了,骂也骂了,拿这事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相信有很多的家长在孩子学习这方面,也是操碎了心,同时,也会有很多的不解,为什么呢?我也是为了他好,希望他学习成绩好,以后上个好大学,可是作为家长的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所谓的对他好,是否真的是对他好,会不会给他在心理上造成什么伤害?
所以,在我们提起自己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总是感到焦虑,自己家的孩子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
作为家长我们是否有过反思,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这件事喜不喜欢,有没有兴趣?和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没有关系?也许,你会觉得,我这么做也是为他好,可是真的没有关系吗?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兴趣盎然的时候,会产生良好的情绪,会产生无限的求知欲”。
在以前看过一则新闻,一名在初三的女孩因父母逼迫学习,选择自杀,不过在经过手术后,被挽救了回来,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一点关心都没有,每天只知道让他学习,把孩子当做一个学习机器,有时候自己不学的时候,父母还会去责骂他,而女孩则表现出父母越是想让我怎样,我就偏不这么做,让我学习,我就偏不学习。很显然,女孩父母对在孩子学习这方面,给予了孩子太多的压力,使孩子对学习没有了兴趣,产生厌倦。
并不是说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不爱学习的,在这方面的教育,我们的家长伴有着很重要的角色,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习惯都有可能造成孩子不爱学习,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在这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家长给予孩子的期望偏高
好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学习好,不惜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甚至放弃自己的事业来帮孩子辅导,则有更多的家长是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面,没有一点的自由空间,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有多大,至使孩子在心理和身体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最后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
2.家长过于强烈的功利性心理
有很多的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谁家孩子今年考试又是第一名,你看你考试就考这么点分数”,这其实是家长的一种功利性过于强烈的表现,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进行攀比,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是对孩子心理伤害非常大的。
有些孩子学习的基础是比较差的,加上父母经常攀比,会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这些打击都会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反抗心理,于是孩子学起来就有一搭没一搭的,自然就对学习提不上兴趣来了。
3.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有很多的家长不会去寻找孩子成绩差的原因,一点耐心都没有,总是以数落、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这样做的话最终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破坏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仅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而且还会造成孩子厌学、逃学,对学习产生一种恐惧。
看到这里,我觉得应该会有很多家长应该就明白,在教育孩子学习这方面,为什么越教育,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情也越没有兴趣了,作为父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就是对孩子学习上的逼迫、攀比、责骂,只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偏激的心理,孩子会去逃避,失去自信心,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一个恶性的循环。
所以在这时候家长就需要给孩子做一个引导,在经过引导之后,孩子会换一种新的方式去看待学习这件事,从而去改善不喜欢学习的情况。
那么,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去做呢?
1.让孩子把不喜欢学习的原因说出来
当我们面对孩子不喜欢学习的时候,不要表现出惊慌失措,同样也不要去责骂孩子,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冷静下来,仔细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是最近的课程难度增加了,学不会,对学习失去了自信?还是我们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些思考时间,更不要去在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一些处罚,只需要静静的等待孩子的答案就好了。
在最后孩子给出答案的时候,家长也就可以去和孩子一起解决这件事情,而且在孩子把不喜欢学习的原因说出来之后,家长也可以知道是自己做的不对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就是因为不了解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在施以错误教育方法,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2.家长应该时常的去赞扬孩子
儿童教育家陈鹤认为,孩子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被称赞、嘉许、鼓励,而不喜欢被禁止、抑阻。
也就是说,孩子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很在意的,他们会根据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比如说当别人说他长得丑的时候,那他就会觉得自己长得丑,如果说总是对孩子报以数落、训斥这种消极的评价,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的逆反,自暴自弃。
经常的对孩子进行赞扬,可以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关系。同时也会增加孩子的成就欲望和自信心,继而激发孩子对尝试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3.家长以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孩子
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学者菲尔丁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孩子心里。”
孩子是具有很强的模仿性,首先我们家长们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美国作家詹姆斯鲍德温说过:“孩子们从来不会好好听从长辈的话,可是他们从来不会不模仿长辈”,作为父母和教育者,家长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其次就是让孩子找出树立榜样的人,以此为目标,尤其是在学校中,在这样一个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寻找出可以树立榜样的人,让孩子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好学生的信念和标准,让其成为支配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准则。
我们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时不好,就去用消极的态度去教育孩子,应该和孩子成为朋友,多去了解孩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0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