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寒风乍起,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养精蓄锐,是一年中第一个带“冬”的节气。在这个节气里,一切耗伤阳气的行为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养生也要注意有所选择。今天,记者邀请了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崔淑华,为大家讲讲立冬后,到底怎么养生。
吃:温性食物,适度进补
多吃温性食物。在冬季天气寒冷,昼夜温差也比较大,此时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中医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猪腰等温养阳气,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适度进补。冬季的养生特点为“闭藏精气”。“冬令进补,来年打虎”,冬季多摄取一些脂类食品,例如羊肉等,并配合药膳来进补,如龙眼肉、黄芪、当归、枸杞等,会收到很好的养生效果。也可以选择膏方进补,在寒冷的冬季为身体做一下调理和储备。需要注意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喝八宝粥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动:适度活动,避免大汗淋漓
适度的户外活动。运动时不要穿过厚衣服,以微微汗出为宜,避免大汗淋漓,有选择地做一些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太极剑等适宜冬季锻炼的项目。
运动前要热身。立冬时节气温下降,寒邪较盛,人体气血流行不畅,肌肉僵硬,关节的灵活性差,易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挫伤,所以应做好热身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运动尽量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时进行,减少阳气的耗损。
.运动不宜大汗。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
运动要注意体育卫生。冬季易患感冒,感冒或发烧时,不要从事剧烈运动。运动时要用鼻子呼吸,最好不要用口呼吸。雾霾天气不适宜室外运动。
起居:调摄情志,合理起居
调摄情志。入冬以后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下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消除冬季低落的情绪。
早睡晚起。中医认为人的养生应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冬季要养精蓄锐藏阳气。在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可避免寒气侵袭,预防感冒;另外还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
保暖防寒。要注意头、颈、腰、膝、足等部位保暖。戴帽子围巾保护头颈部,以防因寒冷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处。腰为肾之府,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腰部有温煦肾阳、畅达气血的作用。膝关节易受寒导致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足是离心脏最远的部位,也是血及阳气最不易到达的部位。可以足浴、按摩足底及下肢的经络穴位起到保暖保健的作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9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