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大人分房睡、单独进卧室、上下楼梯,或者听到大的声响,或者害怕尝试新的东西,恐怕不仅是安全感不好、或者一个胆小就能解释得了的,有些也并不是大人的陪伴不够,或者孩子的性格特点造成的,其实是另有原因。
孩子害怕,以下现象是正常的
婴儿是为陌生而焦虑,尤其是对陌生的人。当婴儿在八九个月大时,他们能认出他们认识的人的面孔,这时对陌生人会有焦虑感,他们会哭泣或紧紧抱住父母以获得安全感。幼儿是因分离而焦虑,在一到二岁间会有分离焦虑,会用哭、粘人等方式试图留在父母身边。三到六岁的孩子可以想象和假想,有些时候他们不能分辨什么是真的,什么假的。他们会想象并害怕床底下或壁橱里的东西,有些孩子会害怕他所做的梦。五六岁以上的孩子会害怕现实生活中的危险,比如害怕“坏人”、“小偷”,或者是马路上的车,以及他们了解的自然灾害,也可能对学习、成绩或与朋友相处感到焦虑。青春期前后可能有社交恐惧,他们可能会为自己的外表、自己的表现或是否能融入集体而感到焦虑,在课堂上发言,进入一个新的群体,参加一个大考试,或玩一个大游戏等都会使他们感到焦虑或害怕。……这些焦虑和恐惧,是正常的。
孩子经常害怕,这些现象是不正常的
害怕是孩子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孩子对让他害怕的事物反应过度,就超出正常范围了。一岁半的孩子看见卡片上考虑的图案就喊害怕,或者把卡片翻过去;三岁孩子听到鞭炮声就吓得直激灵;分房睡的孩子经常夜里抱着被子跑到爸妈的房间,或者夜里醒来后难以入睡;三岁以上的孩子不喜欢跟陌生小朋友玩耍;上学的孩子上课不敢发言,有社交恐惧;……这些焦虑和恐惧,不是正常的。
孩子经常害怕,后果不太好
恐惧会让孩子不愿意打开自己的世界,不愿意让陌生人进到里边来,一旦有让他觉得不安全的感觉时,他就会试图退缩回到他自己的内在世界去。长大以后,他会不敢果断地做决定,甚至害怕拿主意;怕自己不被别人理解、肯定和欣赏;怕新的事物,也怕新的群体,不喜欢结交新的朋友;更会害怕挑战,做事很害怕失败;……这样的人生是很辛苦的,也是不被别人理解的人生。
以下四个原始反射的存在,可能就会让孩子经常害怕:
恐惧麻痹反射,就如名字一样,这个反射带来的反应是感觉极度不安全和带来整个机体的僵化,孩子的身体通常是不灵活的。是一种很深的自我怀疑的感受,恐惧麻痹了创造性和主动性。
抓握反射,孩子不能控制他的握力,也不能依靠自己而有一种对生活有一种“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他不能真正地抓牢,精细动作不好,系鞋带、扣纽扣费劲。
摩罗反射,这个反射如果存在的话,孩子会有一种深深地迷失方向的感觉和恐惧,会导致一个人高度的敏感和内在不能安稳放松,同时也阻碍了孩子不能连接到他内在的核心和长处优势。他处在经常的压力和紧张状态下。他的瞳孔在惊恐状态下会放大,所以不能看得很清晰。周边外围视野总是在警觉状态,惊恐地等待着危险出现。
手臂支撑反射,如果这个反射在反应,那么一个人的手臂肌肉,上半身和呼吸会有持续性的紧张,会使人愈加感到不安全和形成恐惧的性格模式。孩子总是紧张,所以很容易疲劳。胳膊、头和上身很不灵活。
纽带反射,如果孩子出生后和妈妈的连接没有建立,那么他缺少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敏感的儿童会害怕一个人待着,会经常哭,睡不好,害怕失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9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