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和珅升职记:权倾一时,他到底是如何得到乾隆的青睐?

和珅升职记:权倾一时,他到底是如何得到乾隆的青睐?

和珅生于公元 1750 年,也就是乾隆十五年,是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本名善保,字致斋。和珅比乾隆皇帝小了 39 岁,从年龄上就可以看出,和珅是乾隆朝的后起之秀。

他二十三岁进宫当差,是乾隆身边的三品侍卫(从行政级别上是正五品)。此后,和珅逐渐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一步步飞黄腾达,最终成为朝堂之上首屈一指的大臣。

作为一个小小的侍卫,既不像外放的官员那样可以靠政绩来获得提升,又不能像皇帝身边的翰林们那样凭着学问得到皇帝的青睐。

和珅却以皇帝侍卫为起点,最终做到了权倾一时的宰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官场奇迹。

关于和珅如何得到乾隆的青睐,说法很多。从野史记载来看,大概是和珅找了个机会,在乾隆面前卖弄了一下小聪明,使得他被乾隆另眼相看,最终从众多的侍卫中脱颖而出。

在各种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和珅往往是不学无术,靠着溜须拍马、揣摩圣意才最终飞黄腾达的。

比如有一个小故事,说乾隆、和珅、刘墉出去微服巡游,到了南通州。乾隆帝有感于南北通州商业繁华,于是兴起之下作一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和珅为讨好乾隆,马上对出下联:东胡同,西胡同,东西胡同通东西。

乾隆差点把鼻子气歪了,斥责和珅:你好歹也是个大学士,怎么对了这么一个四六不通的下联?

旁边刘墉看得哈哈笑,乾隆就让刘墉来对,刘墉张口即来: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这个小故事明显表现出刘墉的才学出众以及和珅的不学无术。当然,也有人把这个故事的主角由刘墉换成了纪晓岚。

不过,历史上的和珅可不是这么个傻样。

和珅少小好学,聪明伶俐,而且相貌俊秀,可以说是典型的才子形象。和珅参加过科举,不过没能考中,但是学识还是有的。他能得到乾隆重视,正是靠了机智和才学。

据说有一次,乾隆帝打算出宫巡视,侍从人员忙着准备仪仗,可是慌乱之下找不到麾盖了。

麾盖是皇帝仪仗中的重要物品,所以乾隆帝也很生气,他斥责道:“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这句话就是问谁来负责的意思。

众侍从被皇帝的气势吓住了,只有和珅站出来说话:“是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和珅替皇帝把问题回答了。乾隆一听,反而龙颜大悦,觉得这个侍卫水平不一般,于是就跟和珅聊了起来。

这一聊可不得了,乾隆皇帝发现和珅饱读诗书,通晓古今,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开始提拔和珅。

乾隆四十年,二十六岁的和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

没过多少日子,又被提升为御前侍卫,并任满洲正蓝旗副都统。乾隆四十一年,二十七岁的和珅再次获得提升,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就进入了当时的核心权力部门——军机处。

这样一来,和珅身兼数职,而且多是京城中的要职、肥缺。和珅仿佛是坐上了直升机,短短几年就由一个小小侍卫进入清朝的权力核心。

虽然和珅升迁很快,但这个时候毕竟还是靠的皇帝宠信。

和珅在仕途上第一次展现其能力,是在乾隆四十五年的一次外出查案。当时三十一岁的和珅和刑部侍郎喀宁阿一起去云南,调查云贵总督李侍尧的贪污案。

和珅在这一次办案行动中,充分展示了他的精明干练。

他一到云南,就拘捕了李侍尧的管家,迅速掌握了李侍尧的贪污罪证,使其伏法。

随后,和珅又上奏折,提出改善云南政务、财务的若干举措,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

和珅如此受到乾隆的器重,第一当然是因为他特别善于迎合皇帝。

乾隆皇帝都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和珅是一清二楚。乾隆喜欢书法、诗歌,和珅也在这方面下功夫。他刻意模仿乾隆的书法,写的诗也与乾隆志趣相投。以至于后来乾隆的一些诗、文都让和珅代笔。

乾隆崇奉喇嘛教,和珅也把喇嘛教当成自己的信仰,两人之间又有了很多共同语言。和珅对乾隆的了解,真到了乾隆一张嘴,和珅就知道他要说什么话的程度。甚至史书记载,乾隆皇帝一咳嗽,和珅就知道把痰桶拿过来。这么善解人意的奴才,主子能不喜欢吗?

其次,是因为和珅确实有才学。

乾隆不是那种只知花天酒地的败家皇帝,他的喜好,往好听了说,都是“雅好”。要是没点学问,普通人想去投其所好都做不到。而和珅有着不错的文学艺术修养,而且自身又肯钻研。这样,和珅的学识,也深为乾隆皇帝认可,两人之间还有着惺惺相惜的感情。而且和珅精通汉、满、蒙、藏四种文字,这样的本事在当时的朝臣中也是数得着的。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历史上的和珅,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官员,其为政的才能非常出色。

这一点可以说是和珅受宠的很关键的因素。如果和珅办事的本事不强,那么仅凭前面那两点,他最多也就是个弄臣,成为乾隆皇帝的高级宠物。等到皇帝厌烦他的时候,他的好运气也就到头了。可是和珅的本事不仅仅是溜须拍马,更重要的是他确实工作能力强。处理李侍尧的案子,就是明证。

总之,和珅得势,一靠逢迎,二靠能力。民间传说中把他说得不学无术,只会拍马屁,这显然是出于人们对于奸臣的一种痛恨之情。和珅确实也做了不少坏事,他倚仗乾隆皇帝对他的宠信,经常在乾隆面前搬弄是非,陷害其他大臣。有些大臣犯了错,只要贿赂和珅,和珅就能帮他在皇帝面前说好话,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时间久了,和珅就成了天下贪官的总后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9339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