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有提起,2015年7月,入职季。
这个工厂,总共招聘应届大学生80多人(具体数字不记得了),一年之内,陆陆续续辞职,最终留下来的应届大学习生,在20人左右。这个数字,在后来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得到了HR领导的进一步证实。每年招收的应届大学生与离职的应届大学生人数大体就是这样的。
先说一下我们这一批应届大学生的组成情况。
80多人的应届生队伍,主要由二本院校的人员组成,据说还有2个一本院校的,本科学历以下是没有的。对于一个民营工厂来说,这人员阵容还是很强大的。工厂总人数巅峰时1500人左右,其中普工1200左右,技术研发及职能部门约300人左右。而这80多人的大学生,主要分配在后面这300人中,当然了,也有两个人主动要求调整到普工中去的,据说是走生产管理的路线。
上班
当然了,这工厂也不是大家想的那样,说只要想来就直接进。招聘的时候,也是层层筛选,简历筛选——笔试——一面——二面,相当正规,也是挑了几次的,从后来的交流中知道,这批应届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网撒的还是很广的。
接下来的一年就是如滴水一般的离职。
为什么说如同滴水一般呢?离职的时候,总是3个5个的同时提交辞职单,就像水汇集之后,达到一定量才往下滴。离职人的情绪也像水一样,集聚到一定量之后,往下滴。在一个就是,这滴水,连绵不绝,时不时的来那么一滴。
自由发挥
从7月入职开始,签合同的时候,直接有有大概8个人直接走了。这里涉及到几个问题:第一,应届大学生招聘是是签了三方协议的,如果直接不来公司报道,是需要支付违约金的,3000左右。第二,签订正式合同的时候与招聘时的口头承诺是有些许差别的,而只有正式合同才具体法律效益。第三,公司的实际面貌与想象中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基于上述几点,报到之后,直接走了大概8个人。
接下来的3个月,说是试用期,一般一个月左右熟悉公司架构,熟悉工作流程,熟悉工作内容。基本完全上手了,再做的工作,Ctrl+C到Ctrl+V搞定。上手之后的工作是很轻松的,这样思考的时间就很充裕。
三个月实习期里,也有辞职的,辞职单上的理由是:适应不了公司的环境(辞职都是自己的原因)。而私底下,辞职就是因为感觉公司太low了,而且咱也不在乎这一两个月时间的付出。
三个月转正之后,到过年的这三个月是很稳定的,年前变动工作,变数太多,公司也生产赶进度,不太在招聘上下功夫。大面积离职是在年后一个月,毕竟是有年终奖的,再少也是钱,带点钱回家过年是很体面的一件事。
检测
过年回家,通过亲戚朋友沟通交流,对比之后,又发现,工厂工资太低了。而且没什么前途,干个啥都比在工厂挣钱多。最主要的是,在工厂待半年,居然有点与外面世界脱离的感觉。虽然各种新闻在网上也能看到,但是,相对很多事情居然看不懂。很直白的就是,买一个耳塞,在以为网上便宜,30块钱买了。结果去逛街的时候,发现实体店里10块钱一对。而平时在工厂里,因为离市区实在是远,基本是没有逛街一说的。
年后,带着满满的失落回到厂里,趁着大量的招聘行情,果断辞职。这个时候其实当初的80多人已经剩下不到一半了。跟很多离职的人交流过,工作的第一年是一道坎,过去了可能升职加薪,还能干很久。但是更多的,出于地域,更好的机会,第一年的工作作为跳板就跳走了。
工厂像是大学生活的延续,但是又远离闹市,很适合强大的人安静下来修炼沉淀,又很适合弱小的人隐秘其中。但是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总是趋使我们离开工厂。离开的时候有过挣扎,但是,亲爱的~生活不是一直美好的,但那些挣扎可以让你变得更坚强,那些改变可以让你变得更智慧。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交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9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