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经常挨打和从未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真不是一般大

经常挨打和从未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真不是一般大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所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是将来能出人头地、过上好生活。

但往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不听话的时候。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会选择暴力方式惩罚孩子,而有些家长则完全不提倡体罚,认为教育孩子需要爱和包容心。


​棍棒底下出孝子or讲道理

老李因为这事没少和老婆吵架,他6岁的儿子小唯简直就是个“混世魔王”。用老李的话来说,叫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比如把衣柜里的衣服全搬出来扔得满地都是,把洗衣粉倒进鱼缸里喂鱼,甚至还把妈妈给他做的早餐吐在楼下的花坛里。

件件桩桩,每次都让老李气不打一处来。但妻子一直告诉他不能打孩子,即便有什么不满也要讲道理。

就这样,对孩子那些不算太严重的错误,老李都只是睁只眼闭只眼,假装没看见。只有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才会大声批评几句。

可昨天老李发现,自己从古玩市场淘的一个陶瓷瓶子,本来好好地陈列在客厅的柜子上,竟然被小唯给打碎了。当时他就怒火中烧,直接抄起旁边的晾衣架,就狠狠地抽了几下孩子。

哭声瞬间就把正在厨房做饭的妻子引过来了,着急地上去就抱着孩子,冲老李大喊:“不管怎么样,你也不应该动粗啊!”

老李是既生气又委屈,想自己从小犯错就被打,才不至于长歪。怎么现在的孩子,连揍都不能揍一下呢?妻子这样真让他担心慈母多败儿。

其实,关于该不该打孩子这个话题一直存在争议。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就该打才能让他知道什么是底线。也有很多家长认为,打孩子是最无能的一种表现,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受伤。

实际上,经常挨打的孩子和从未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差距,真的不是一般大。


​这两类孩子差在什么地方?

1)承受能力

社会给家长们带来的沉重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到孩子身上。

为了让孩子以后拥有更好的生活,学习上真是一刻也松懈不得,周末放假还要在各个补课班、兴趣班之间轮轴转。因而,如今孩子选择自杀的消息也越来越多。

相对来说,在承受压力方面,经常挨打的孩子要比那些从未被打过的孩子更好一些。

由于从小一直生活在父母温和的教育里,因而长大后,一旦碰见不公平对待,就容易一蹶不振。

2)性格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将会持续一生,并埋藏在他们的潜意识中。

如果孩子一犯错,父母就习惯性用暴力解决,这种方式也会深深烙印在孩子心里。当他长大后组建自己的家庭,遇见孩子犯错或不顺心的事情,也会下意识采用暴力方式。

而那些从未挨过打的孩子,在性格方面会更加平和一些,因而今后的家庭生活也可能更幸福。


​究竟能不能打孩子?

这一直是个争议不下的话题。实际上,每个孩子天生的性格气质不一样,不能用同样的教育方式对待。

对于那些天生就比较调皮,做事总是触犯底线和原则,而且屡教不听的孩子,父母可以适当采取棍棒教育。但事后一定要告诉孩子他究竟错在哪里,以及父母希望他如何改正。

也就是说,打孩子只是一种方式,根本目的还是用爱和教育去引导。


当然,棍棒教育要尽量少用,在孩子犯的错不那么严重的情况下,父母还是要采用耐心+共情的教育方式。

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也要逐渐减少棍棒教育。尤其到青春期,就要以和孩子耐心沟通为主,不要再动粗,以免招致逆反心理。

还是那句话,对待什么样的孩子就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不提倡棍棒教育,但在孩子犯大错时可以适当使用。

毕竟世界上没有某一种完全正确的教育方式,只有适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8681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