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国外学者,
公布了几组日本真实图片,
让所有看过的人都捏了一把汗。
“无情”的日本儿童教育,
会令你感到恐惧还是敬畏?
“无情”的家长
在日本的公共交通上,你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孩子们独自一人或三三两两穿过列车车厢寻找空位。
日本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他们不会接送孩子,而是让孩子从小结伴上学。这在中国家庭中并不常见。所以说,日本孩子独立性很强是有原因的。
“无情”的教室
除此之外,日本的“无情”还体现在教室上。在中国,好的幼儿园基本都有好的师资力量、好的教学环境和好的设施。
但是在日本,不论是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他们的课室都极为简朴。可能就只是一架钢琴、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收录机。这跟国内豪华的教室设施比起来差得很远。
“无情”的重量
除设施以外,国内和日本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在日本你会看到孩子除了书包之外,还拿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包。有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装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要学会自己整理东西,每个包是干什么的都要牢牢记住,使用完还要把东西再放回每个包中。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让小孩子拿这么多东西,累着孩子怎么办?在日本,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像是一种习惯。如果不从小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长大了再培养会很难。
跟家长一起出游的时候,孩子也是自己背着包。即使是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儿园,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这可能就是日本式教育想要表达的观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拿,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
“无情”的老师
背着包到了学校,孩子们就要面临另一个挑战,那就是换衣服。2、3岁的孩子,每天要重复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的换衣流程,老师都是站在一旁看着,从不伸手帮忙。
每天到幼儿园后,换衣服、放家校联系手册、自己贴当日的记事贴、挂手绢等,这些都要靠孩子自己完成。如果你觉得这样已经够“无情”了,那么你就错了。
“无情”的午餐
在日本还有更“无情”的事情,就是吃饭。很多学校都会提供营养午餐,但是孩子们需要自带餐垫和环保筷,自己负责清洗整理。
在日本,学校食堂的卫生标准要高于普通餐厅,里面的厨师们个个都全副武装。
菜色当中的土豆全部都是由学生自己种出来的。这绝不是一间学校的特例,而是日本政府一直以来鼓励的做法。学生亲自下田耕种,这样才能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
学生吃完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拆牛奶盒。在日本有午餐值日生,他们除了分发食物之外,还要收集大家拆开的牛奶盒,清洗干净、晒干,第二天再送去学校的回收站。
有人说,吃个饭为什么还要搞得这么复杂?这其实是为了让孩子在劳动与合作中培养责任感。
“无情”的运动会
日本的“无情”还体现在运动会中。即使是幼儿园孩子,也要参加运动会。孩子们辛辛苦苦准备运动会都是为了得到冠军,但不是个人冠军,而是团体冠军。
因为比赛都是团体赛,没有个人赛,最终只有胜利的团队,没有胜利的个人。这就跟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一样,长大后的工作、生活,都要有团队精神,要以“大局为重”。
“无情”的体育课
说起体育课,日本和我们国家可是有很大的不同。国内的体育课很多时候都是自由活动,但是在日本却不是。日本中小学每天都有体育课,学生放学后,必须按规定锻炼1小时,这是硬性的“家庭作业”。让我们来看看日本的体育课是什么样子的。
叠罗汉
侧空翻
跳马
即便是冬天,孩子在室外操场活动时也必须穿短袖短裤。学校还会邀请家长前来观看。虽然家长都穿着厚衣服、戴着帽子,但一点都不担心孩子,只是在操场边为孩子加油。
“无情”的自由活动
日本学校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中国也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的日本学校都有属于学生的“小花园”和“动物园”,动画片中的场景都是真实存在的。
学校会设有“保育员”的工作,让孩子轮流来照看植物或者小动物。既培养了爱心也锻炼了耐心。
“无情”的规则和礼仪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们没有课本,没有数学、拼音这些课程,有的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那么教什么呢?——学会微笑待人和说“谢谢”。在日本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发现,和你说话的人都是面带微笑的。而且在日本你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谢谢”,这已经成了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孩子们被要求遵守许多礼仪规范:包括排成一路纵队行走、不能在电车或公车上吵闹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从小教育儿童在过马路时要高举自己的手臂,让驾驶员叔叔看到自己。每个儿童都要做到,否则就会被老师批评教育。这也就是日本没有人插队、没有人闯红灯的原因。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教育,这样做是不对的。
结语
在很多家长看来,这些要求可能是苛刻的。正是因为严格要求,日本孩子从小就学会了独立。对中国父母来说,也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86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