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旅游
◆秋冬必去!石城这些地方,来过才知道秋天之美!
◆没法再低调!石城又双叒叕登上“学习强国”啦!
乡愁
是院子里婆娑的树影
是母亲手中的一缕饭香
是故乡一抔温热的黄土
是寂静夜里的心潮涌动……
——题记
从事摄影近二十年,去过次数最多的地方,当属石城县琴江镇大畲村。这里是“中国传统村落”之一,是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全省十大秀美乡村。
大畲村以“温泉、奇石、花田、古村”等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各地游客。境内有花海温泉、花乐园、大畲古村落、百亩荷花园、通天寨地质公园等众多旅游资源,是集温泉养生、亲子娱乐、民俗体验、莲花观光、地质科普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点,是石城县全域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和重要名片。
自2006年对南庐屋进行修缮、拉开乡村旅游序幕以来,短短十余年时间,大畲村发生了惊人巨变。如今的村庄中,处处风景如画,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令人驻足流连……
今日新貌有目共睹,但昔日旧颜则永远尘封在了镜头画面中。为留住乡愁,特整理出一组以往拍摄的图片供大家对比、回味。
大畲村地处琴江镇东南部,赣闽古驿道边,是一个距县城5公里,有2600余人的村庄。宋代以前,曾名竹子洞、彭家村;元初,尹世高从宁都固村迁此,以“良田白米”的美好愿望,改名大(字的结构为“人、米、田”,读音qiá)。
那么,“大”的村名是怎样变成“大畲”的呢?原来,本世纪初电脑逐步普及,大村的“”字因属异体字无法输入,于是工作人员用字形相似的“畲”字代替。久而久之,字和读音都变了。虽然书面上变成了畲,但村民口头上仍念(qiá)。现在,提到“大畲”的村名,不少外地客人都会联想到是“畲族”聚集的村庄。但是,这里没有一位是畲族人。
石城县久负盛名的丹霞地貌——通天寨风景区就在大畲村境内,而著名景点“石笋干霄”是石城古代琴江八景之一,是石城县的天然地标,这些自然景点未加任何修饰,村庄因景点增色,声名远播。
未修缮前的南庐屋
大畲村客家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村内的古建筑主要环绕通天寨山形分布,主要建筑有南庐屋、尹氏家庙等。
尹氏家庙
南庐屋,又名黄家屋,背附风光秀丽的通天寨,左右青山环绕,占地1.5万多平方米。清代乾隆癸卯年(1783年)由北关义士黄声远出资建造,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天井式砖木结构建筑。
整个建筑五进五出,两层结构,梁柱门窗雕刻精美。中间的正厅尤为宽大,分上中下三厅,可以摆下100多桌宴席,屋内有大小天井21个,井池均有暗渠相通。
南庐屋共有九十九间半房间,间间相通,廊廊相连,回环曲折。那半间房建在二楼一拐弯处,是一个约6平方米的三角形房间。为什么要把住宅建成九十九个半房间,而不是100个房间?这主要是受儒家学说“满则溢”的影响,当地百姓认为100表示满了,满就会溢,因此把房间数量建成九十九间半。
南庐屋大门外有一长形空坪,长50米,宽8米。空坪外是状如半月的池塘,池水平滑如镜,大屋、山峦倒映其中,好似一幅天然山水画。池塘两旁种有7棵大柏树,其形若盖,均有200多年的历史,现仍存活的有5棵 。
丹山祠
古门楼:紫气腾光
现古戏台位置的原旧民房
原大畲村小学远景
以往村民的生产生活
原村庄周边环境
现花乐园建设前原貌
村口的将军桥原貌
最早的荷花池(2010年)
建设中的莲文化馆与荷花池(2011年)
目前,石城县在整合和挖掘莲乡文化特色的同时,又将大畲村打造成集客家民俗园、农家游乐园、荷花观光园、美好家园“四园合一”的乡村旅游点。相信大畲村的明天定会更加幸福美好!
— END —
图文来源:周延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83994.html